第二十四章 攜眷西返家(中)(第2/2頁)

王安石嘆了口氣:“陜西廂兵已經汰撤了不少,但願意去鞏州的還是不多。”

熙河路招募移民,都是保持自願原則。用免費分配的土地和免稅制度,來吸引在內地過不下去的百姓實邊。所以強迫被淘汰下來的廂軍移民,那是不可能的。

而且緣邊四路由於常年戰事不斷,幾乎沒有派不上用場的軍隊,汰撤的廂軍數目極少,而熙河更是沒有一名。真正廂軍汰撤的大頭是在永興軍路,也就是長安為核心的關中腹地。駐紮在關中平原上的不堪戰的廂兵,總數多達三四萬,去年一口氣被汰撤了一半。只是相對於熙河路這等邊遠荒僻的新疆土,丟了飯碗的廂軍士兵,更願意留在關中找口飯吃。

“玉昆你所說的事,朝廷都有考慮過。”王安石道,“熙寧以來,每年大辟常過三千。其中真正犯了刑殺重罪的並不多,多是販運私鹽等事。政事堂現在有考慮赦去此等人死罪,可殺可不殺的一律發配熙河。”

“死囚……”韓岡遲疑起來。

大宋主客戶總計兩千萬余戶,人口總數可以肯定是在一億以上。這麽一個帝國,每年處決的死囚,超過三千人。這個數目不能算小了,而且一般的囚犯,更是接近百倍。死囚中一部分是殺人、劫盜,另一部分則是經濟犯罪,多以販運私鹽等嚴令禁止的走私行為為主。而販運私鹽,直系親屬都要連坐。

而三千人這個數字並不包括軍中,單是熙河路,去年就殺了兩百多犯了軍法的士卒——盡管熙河路去年是處於戰時,有著特殊情況,不過推及全國百萬大軍,恐怕也是接近千人了。

而且這也不算是別出心裁。至少在半年前,趙頊就已經下詔讓各地州縣盡量將罪囚流放熙河,而不是舊有的滄州、荊南、兩廣等地。同時罪犯,死囚也只比流囚近一步而已。但這不是沒有別的問題:

韓岡嘆道:“就怕壞了熙河路的風氣。”

販運私鹽那可不是普通的走私販,黃巢就是販私鹽的出身。私鹽販子好勇鬥狠,能打頭的幾乎都是有幾條人命在手。好勇鬥狠其實也是好事,但更大的問題是,此等人桀驁不馴,很難約束他們遵守軍法。無組織無紀律,上陣豈能堪用,若是收錄入軍中,到時候把熙河路攪得烏煙瘴氣,韓岡更是不想看到。莫說死囚,就是流放沙門島、通州海島等島上牢城的重刑犯,韓岡都不想要,聽話受教的廂兵比起他們這些罪犯來好得太多。

王安石卻道:“這些罪囚各個勇武,如果能教訓得宜,未必不能當大用!猶如廣銳軍一般。”

那等罪囚哪能比得上廣銳軍!韓岡嘆道:“就怕他們勇於私鬥,怯於公戰。”

這個時代的士大夫,總把戰士立敵千軍的勇武和市井流氓的好勇鬥狠混淆在一起。公戰和私鬥是兩回事。怯於公戰而勇於私鬥的,世所常見。要是王安石做決定前,能問一問通曉兵事的武將,或是經歷過戰爭的文官,就不會犯這等錯誤。

“這事就再說吧。”

王安石轉述的其實是天子的想法。減少死刑數量,不論是在後世,還是在如今,都是一項德政。要不然唐太宗時,一年只有幾十個死囚的故事,也不會被宣揚成曠世難遇的德政標杆。現在趙頊想減少,王安石不覺得要在這件事上,違逆天子,能少殺人當然是好事。至於,死裏逃生,不覺得他們還敢有什麽膽子亂來。

韓岡見王安石的樣子,明白此事應該是定下了,就等兩三個月後,趕在各路提點刑獄司上繳冬至大辟的名單之前,將之公布天下,以此來作為天子的德政。

即是如此,韓岡也就笑了一笑,不再諫阻:“也罷,那等死囚即便想作亂,熙河路上還有三尺鋼刀給他們預備著。大不了殺一儆百,相信都下得了手!”

又說了一陣話,王旖被吳氏送了出來,洞房不留空,就算是回門的日子,也不能留在嶽家過夜。不知王旖在內間說了韓岡什麽好話,吳氏看著韓岡這個女婿,滿意得不得了,晚上一家人吃飯的時候,不停地讓下人將好菜往韓岡這邊送。

吃過晚飯,韓岡和王旖向王安石夫婦告辭,回返家中,等著這對新婚夫婦的自然又是一個滿是柔情蜜意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