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閑來居鄉裏(三)

在父母的房間說了些話,韓岡和他的妻妾各自回房去。

為了侍奉韓岡,四名妻妾都排了班,今天輪到王旖侍寢。

先安排了明日家中事務,又去洗了個澡,半個多時辰後,王旖才來到自己和韓岡房中。讓兩名使女留在外間,舉著一支燭台走進黝黑的裏間時,正好看到就韓岡坐在桌前。

房中沒有點燈,只有一抹淡淡亮光。隔著碧紗窗,銀色的月直照進來,正照在韓岡的臉上,眉間有著深深的陰影,在想著什麽。

知道丈夫在考慮事情,王旖輕手輕腳地走進來,將點好的蠟燭用紗罩罩上。晃動的燭光,在經過了白紗罩散射之後,頓時變得柔和了起來。

安放好燭台,王旖悄步走到韓岡身邊,問著他:“還是在想著馮家四叔帶來的秦州商人們的事?”

“嗯。”韓岡點了點頭。在他的計劃中,與秦州豪門的合作是長久的事,一開始就要考慮清楚具體的分配條件,讓自己吃虧他當然不幹。可也不能太貪婪,不然合作肯定以分崩離析而告終。

聽到丈夫證實自己的猜測,王旖有些難過,低聲勸著:“官人。你現在已是一任朝官,日後也必定能身居高位。家裏的吃穿用度,本也不多。有你的俸祿也已經足夠了。何必與那些商人打交道,落一個聚斂之名?”

韓岡搖搖頭,他娶得這個妻子的確是賢淑,但卻把自己看得低了。反問著:“你當我是郭逵嗎?”

郭逵雖然是如今朝中首屈一指的帥才,但他對於財貨十分看重,在關西邊地參加回易的商隊中,從來都不會缺少郭家商隊的身影。郭逵的夫人史氏多次對此勸諫,說“我與公俱老,所衣幾何?……何以多藏敗名?”

“不是!”王旖連連搖頭,她從來也不覺得韓岡貪於財貨,功名都視若等閑,更別說那等阿堵物。只是看到韓岡為著些貨殖之事,而讓馮從義找來那些商賈之徒,王旖怕傳出去後,傷了丈夫的名聲。

“那是什麽?”

“……只是……只是……”王旖只是半天,卻不知該怎麽將自己心裏的擔憂,在不觸怒韓岡的情況下給說出來,急到最後,幾乎就要掉下了淚。

看著妻子泫然欲泣的模樣,韓岡笑了,笑得溫和,完全沒有生氣。攬著腰,抱著王旖坐在腿上,低頭在她耳邊柔聲說著:

“韓家這一支,自膠西鄉裏來到關西已經有幾十年,但至今也沒打下穩定的根基,兩位兄長死的太早,就只剩我一個。別看現在如烈火烹油一般,只要我倒了,韓家轉眼就會敗落。我現在只求韓家能紮根於隴西,以此為根基而開枝散葉。”

“聚斂並不是目的,得到的錢財也只是可供使用的工具而已。鞏州新辟,若能深植於此,援引奧援,日後必為此地豪族。縱使不能代代進士,但做著名鄉紳,也足以保守家門。我看重他們,其實也是為了他們背後的秦州大族。”

韓岡不辭口舌地解釋著。他知道,雲娘三女對自己的決斷都是盲目的信任,所以從來沒有懷疑。而王旖因為是大婦,主持中饋,就算是全心全意地信任,也必須要多問一句。若是一概不問,韓岡才是要擔心的。

王旖低聲:“原來是這樣。”

韓岡知道這番話還不足以讓人信服,又道:“何況有此心思的不止我一個。不然王處道何必從文官轉了武資?他可是過兩日就要到狄道任知縣了。”

王厚早就有投筆從戎的打算,他的大哥王廓是進士,但王厚自知沒指望能考上一個出身。早前他就從趙頊那裏得了首肯,在三班院中做了一任之後,便從文職轉了武職。就在前天有消息過來,內殿承制王厚,被派在了熙州州治狄道縣擔任知縣——邊疆州縣,武官也可主持。

拿出王厚證明,王旖一下驚訝了:“王家二伯也是要移駐熙河?”

“王家家大業大,從江西德江分出一支來也是很正常的。何況王家在熙河的產業,也不能全讓外人看著。”韓岡想起當年高遵裕、王韶和自己,三家壟斷古渭榷場的情況,不由一嘆,“就算是再清高,也不能餐風飲露,追財逐利都是少不了。只要不弄錯了賺錢的目的,也就夠了。至於名聲,外面用這事攻擊不到我頭上,放一百個心。”

韓岡又想起了種建中,那一位,可是為了從武職轉為文職,而跑去考了一個出身來。

王厚、種建中兩人對未來的想法不一樣,所以做出的決定不一樣。種建中本是將門弟子,所以要求一個文官也很正常。而王厚或者說王家則不同。

武將雖然遠不如文官,而且還要從文官那裏受著憋屈,但對於想穩保家門的人來說,走武將的道路反而是長享富貴的捷徑。就算是詩書傳家的書香門第,誰又能保證代代都有進士出來?若考不上進士,基本上一輩子都升不到可以蔭補子孫的七品官。即便成功,第三代的蔭補官連轉為京官都難,只會一代比一代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