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閑來居鄉裏(三)(第2/2頁)

“別看王副樞如今煊赫異常,幾個兒子都有蔭封,可日後誰又能保證,王處道這第二代能升到高位去?或者保證王家的第三代第四代還有出色的弟子?家第兩代而絕,王副樞豈能願意看到?

既然如此,還不如學著種家。種隱君【種放】可是文臣,但到了種仲平【種世衡】這一代就轉成了武職,現在用了兩代人的時間,在鄜延路的清澗城紮下根來,已經成了關中首屈一指的將門世家。

若是處道能學到種仲平的一半成績,日後也是王家幾代富貴的一個保證。文官難有傳承,但將門可是一代一代傳下好幾代。

而且正好王副樞兒子多,可以兩邊下注。分出一個王處道走武將的路子,又是待在自己恩信威望深厚無比的熙河路,哪有不穩步上升的道理?比起種世衡當年守清澗城,起家的情況可是要強出千百倍。”

其實韓岡最想仿效的是麟府折家。楊家將中的佘老太君,其實本姓為折,就是這一家的女兒。不過是以訛傳訛,最後被換了姓名。

麟州、府州,再加上豐州,位於河東路西北角、位於黃河之西的這三州,與遼國西京道接壤,同時還是位於抵擋黨項人攻擊河東的第一線。鎮守此地門戶的軍隊,乃是宋軍中難得的精銳。可這三州精銳,直接聽命的不是東京城的趙官家,而是折家的家主。

麟府折家對於宋室來說,是鎮守邊的重臣,甚至可以算得上是諸侯。從五代時起,出身黨項的折家便盤踞於河東路的西北角,當宋室成立,便投了過來。而宋廷並沒有將其麾下的軍隊改編或是解散。而是將那一片地,留給了折家。

直到現在,河東麟府軍依然是掌握在折家旗下。就算朝廷往麟州、府州派遣官員,可又有哪人會跟讓所有下層吏員和軍校都俯首聽命的折家過不去?

其根基之深厚,地位之特殊,人望的高峻,兵馬之強盛,種家雖然號為將門,卻是根本比不上。這是因為歷史、地理等多方面因素而形成的特例。在韓岡可以預計的未來中,折家的地位依然穩固,黨項、契丹一日不滅,折家就不需要擔心有兔死狗烹的一天。

韓岡當然羨慕折家,在這個時代,“彼可取而代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無名卻有實的諸侯,已經是此時能取得的最好的地位了。韓岡也想在隴西模仿折家的地位,有著一半的水平就能常保家門,不需要名義的統治,一個實質上的控制權就夠了。

靠在韓岡懷裏,王旖輕輕點著頭。自家的夫君都說得這麽詳細,她已經明白許多。“官人真是深謀遠慮。”

“哪能算是深謀遠慮?不過是自保之道而已。”韓岡自嘲地笑道,“嶽父為國無暇謀身,那才讓人敬佩的。只是學不來啊……”

王旖因韓岡的話沉默了下去,只要讀過史書,誰都能知道主持變法者的結果。商鞅可是最好的前車之鑒,更不要說王莽那個法古到昏頭的逆賊。誰也說不準王安石以及臨川王家,最後會落到什麽樣的境地。

韓岡不想妻子太過擔心這些不知多少年後的事情。雙手探進衣襟中,摩挲著她細膩的小腹,漸漸向下,轉移著她的注意力。

“等處道來了之後,你也要跟他家的女眷多多走動。我可是跟他定了兒女親家,今後可是要互相扶持幾代人呢……”韓岡的手指已經探進了暈濕的洞穴,指尖每一記勾畫,都能引起懷中嬌軀的一下顫動。

竭力被壓抑的喘息聲,漸漸沉重了起來,王旖的身子也變得滾熱。

感受著指掌間慢慢地變得濕潤,韓岡低聲在妻子的耳邊喃喃著:“還是給為夫早點生一個嫡子出來,也別讓人說我言而無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