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八章 青雲為履難知足(二十)(第2/2頁)

父母的這個想法,韓岡當然不會反對,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休息,在隴西做個老封翁也自在。笑道:“爹這兩年也辛苦了,歇一歇也是好事,正好可以多看看家裏的莊子。”

見兒子不反對,夫妻兩人也笑了。韓千六道:“其實前些日子聽說要上京的時候,俺本來就是準備辭官告老,順便回鄉走一遭。”

“回鄉走一遭?”韓千六的話有些奇怪,韓岡略略一想,也明白了說得是哪裏,“是膠西?”

“是啊。本來準備是讓你爹衣錦還鄉的。”韓阿李嘆了一聲,“不回膠西鄉裏走一遭,誰知道三哥兒是哪個地方的人?”

韓岡點頭笑笑,還記得他真實籍貫的的確不多。

標注在韓岡身上的標簽,是關西、關學、秦州、天水、熙河,與潼關以東拉不上關系。這樣的情況,誰人能想得到韓岡的祖籍與潼關以西沒有半點牽扯,都道他韓岡出身關西。

到現在為止,除了推薦過他的,和一些個會特意翻看他档案的人——韓岡依稀記得就一個蔡延慶——還有王安石這樣的親戚,另外就是審官院的官員,除此之外就沒什麽人知道他的老家是在靠著海邊的京東。甚至當初進士揭榜時,他所登記的籍貫也是入貢時填寫的地點秦州。

如果韓岡老老實實地去考舉人、考進士、然後再去做官,基本上第一道關口就會暴露了籍貫。為了不在福建、江西這樣兩百選一、三百選一的路份中擠獨木橋,移籍到北方易於中舉的路份參加貢舉的現象,在這個時代十分常見。

只是冒籍就貢的做法,跟後世的高考移民如出一轍,當然也會受到同樣嚴厲地打擊,朝廷不會容忍這等作弊的行為。但韓岡是通過秦鳳路中的鎖廳試,得到了參考進士的資格。官員們的籍貫問題,並不會幹擾他們在哪裏參加貢舉考試,根本就沒有人會去仔細檢查官員們的祖籍。

以至於近年來,韓岡碰到過的攀親之人,都是說自己的祖籍是秦州。

“本來你祖父幾十年前從膠西鄉中,一直到關西來討生活,是為人所迫。折了本錢是真的,沒法回鄉也是真的。不過就是沒折本錢,也是回不去了。”韓千六語調沉重。

“是麽。想不到還有這回事!”這話還是韓岡第一次聽說。

他張口想問問是怎麽回事,但看看父母的神色,決定還是不問了。子不言父過,不好讓父親說祖父的不是。

不過從父母此前對此諱莫如深的情況上來看,也許是做了什麽不好的事,壞了名聲,才不得不離鄉遠走。而自己做了官之後,韓千六也沒有想著與族人聯系,炫耀一下兒子的本事,肯定也是這個原因。只是自己現在官越做越大,才又動了心思。以他韓岡現在的地位,祖父就算犯了論死的重罪,也照樣能洗得幹幹凈凈。何況人都死了多少年,怎麽也不可能再翻出來。

兒子沒細問,韓千六倒也沒在意,繼續道:“只是都過去這麽多年了,你祖父在秦州過得也還算快活。過世的時候,提都沒有提膠西鄉中的事。本來的確是想著衣錦還鄉,可前兩天去你嶽父的府上,看了你嶽父的那些八竿子打不著的遠親,覺得還是算了。”

“……全憑爹爹的意思好了。”韓岡對於密州膠西的老家倒沒有什麽在意的,本來就從沒有去聯系過,有沒有那些親戚,對他來說並不重要,上門來就照顧著,不上門也沒必要去管他們。

韓阿李聽著兒子的語氣,以為他不認同,解釋道:“親朋好友當然都要照顧,但有些人不值得照顧。不見你二姨家的兩個,也就是這兩年才老實下來。”

這個世道,不照顧親友,是會被人指脊梁骨。韓岡對母方的親戚都很照顧,李信、馮從義不說,就算二姨家的兩個不成器的兒子,現如今也被教訓過後,都在老家中老老實實地做著土財主。

李信曾經拉了一個去軍中,但還是吃不了苦,另一個韓岡見都不想見。只是世間的規矩要遵守,所以花錢讓他們老實做人。他們還是母族,屬於外族,如果又多了一批本家親戚,更不定會出什麽事。韓阿李和韓千六全都是在為兒子著想。

韓岡點頭:“孩兒知道的,爹娘的顧慮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