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漢唐舊疆終克復(上)(第2/2頁)

“糧食……只要有這一條就夠了。”燕達長長地嘆了一口氣,“不過誰來開墾,靠著蠻部可不保險。”

“難道不能讓他們來?”韓岡笑得眼睛眯起,看著陽光燦爛,但從他口中說出的話語卻是陰森無情,“將交趾人全都送給他們使喚,並不是讓他們自此無所事事,都是要有所指派的。什麽能做,什麽不能做,朝廷都會有所安排,可不是想怎麽來就怎麽來。要他們為朝廷種糧。舊年交趾人依仗土地肥沃,不事稼檣,都是漫種漫收,種到能填飽肚子就不再費力。而現在他們有溪洞蠻部盯著,還能再偷懶耍滑?”

章惇接口道:“交趾人的腳趾都被廢了,除了耕地,也沒別的事能做,蠻部當然不會白白養著一群吃白食的人,肯定會讓他們做牛做馬!交趾人拿著漢兒為奴為婢,這一次要讓他們償還一輩子,一代接著一代,永世不能翻身。”

章惇話聲一停,韓岡便繼續道:“這麽多人力,這麽多土地,日後就是大宋的糧倉。以大宋官軍的聲威,沒有哪家蠻部敢於不順服,憑海門一城,控制住整個交州也是輕而易舉。且只要有利可圖,商人必然會雲集交州,海門鎮並不需要朝廷驅動移民,也會自動吸引漢兒來此屯墾,時日一長,有了一兩萬戶人口,交趾還能姓李而不姓趙嗎?所以能說三五十年後,交州必將屬於中國,這並不是胡亂臆測。”

李憲和燕達都陷入了沉思,章惇、韓岡兩人的計劃,看似狠辣,卻是在考慮著幾十年後的事,這份眼光、這份見識,能在這個年紀坐上這個位置,果然不是幸至,日後出入兩府,也是情理中事。

而李憲久在宮中,這兩年也多次前往熙河路,對於熙河路的經濟發展,比起在秦鳳任職的燕達更為熟悉。韓岡和章惇的計劃,都是以熙河路為本,出謀劃策的當是韓岡,而不是章惇。

這些年的熙河路,哪一家蕃部不是靠著貿易,賺到了過去想也不敢想的財富?幾十萬貫都算不上富了,幾個大族的族長少說都是上百萬貫身家。青唐部的包順——改名前叫做俞龍珂的——能在蹴鞠聯賽上一擲千金,還不是靠了茶馬貿易、鹽業以及棉花、油菜種植,進而暴富起來?

如韓家、王家、高家,當初占據的不要錢的荒地,如今地價都接近了秦州的平均水平,光是土地,就值十萬貫以上。加上土地的出產,還有作坊、商行,那可是一個個都富得流油。要不是有太後家參與其中,加上王韶、韓岡的身份,這塊肥肉不知會有多少人想來咬上一口。

有了特產、也富庶起來的熙河路,就像一塊吸引螞蟻的蜜糖,如同滾雪球一般,每年都能有數千人懷著一載暴富的心思,來這片夢想與傳說中的土地。

如果交州能與熙河路一樣,有了特產,有了財富,必然會有人不顧性命來此博一個富貴。這是人之常情,並不需要朝廷嚴加指派。

李憲心頭火熱起來,如果交州能發展起來,成為皇宋不會放棄的土地,收復漢唐舊疆的功勞也自然不會失落,日後他在宮中的地位,也不會一直被王中正那個運氣十足卻沒有什麽能耐的同伴,壓著一頭去。

“那我們要怎麽做?”燕達沉聲問著。

“只要盯著蠻部,讓他們不要偷懶耍滑就行了。”韓岡笑著說道。

燕達有些疑惑地看著章惇,韓岡的話說得有些不明不白。

“先把升龍府毀掉,拆掉城墻,燒掉屋舍,遷走人口,在海門建立起新城。”章惇冷然說著,這是他和韓岡的計劃第一步,“除了海門以外,交趾不需要別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