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鴻信飛報猶覺遲(二)(第2/2頁)

受了韓岡的影響,蘇子元對於經義方面的理解逐漸偏向於關學,而剛剛走馬上任的邕州學官則是韓岡的幕僚李復,他因功得官後就被韓岡推薦到了這個位置上。在韓岡、蘇子元和李復的影響下,廣西的士林風氣漸漸偏近於關學一脈。

而且研習關學,對他們也有實際好處。廣西的士子基本上都不指望能中進士,只是若能在州學裏出人頭地,那麽也是能出來做個攝官——雖無正式告身,任官也不經流內銓考核,人稱“假版官”,故而名“攝”——但經過幾次磨勘,也是有轉為正式官員的資格。而攝官考試的主考官,就是轉運使,也就是他韓岡。

在李復的陪同下,韓岡對幾個出色的學生加以褒獎,又對考試不合格的學生則先是訓斥,之後又勉勵了一番。過了一陣,得到消息的蘇子元,從衙門中過來了,要為韓岡接風洗塵。

蘇子元此時已經是韓岡的親家了,也就在半年前,在忠勇祠前處斬了一批屠戮邕州的戰犯之後,韓岡便代長子韓鐘向蘇子元的女兒提親。

盡管孝期未過,不便議論婚嫁。但以韓岡和蘇子元兩人的交情來說,口頭上的約定已經足夠了。等除了孝,再去完成通名、納彩的定親之儀也不遲。

接風宴之後,也就是晚上歇下來的時候,韓岡收到了章恂到了交州的消息。

此外還有一份由順豐行交州分號送來的匯報,上面說了這個月在交州的業務開拓情況,另外還提到了入股一名福建商人的香藥買賣——米彧這個名字,韓岡依稀還有點印象,似乎是表兄李信提起過的。

隨著章恂的到來,章家便算是在交州紮下根來。不過正式出面組建商行的當然不會是章恂,章家在商事上也是有其代理人的。

韓岡也不會為章恂的事多費心,交州知州李豐就是章惇的門客,當然一切會照顧好。他唯一的企盼,就是希望章家能戒了急功近利的心思,能安心下來置辦產業,而不是局限在販賣轉運的行當上——只是章恂一到交州,便急著詢問各色香藥的出產,韓岡的憂慮就不是杞人憂天。

燭台下,韓岡提著筆,考慮著該怎麽給章惇寫信比較合適,疏不間親,這措辭上就得很費思量。

在搖晃的燭光下,用了大約兩個時辰,韓岡終於擱下筆來,揉了揉又脹又痛的雙眼。也算是知道為什麽歐陽修近視得近乎是睜眼瞎了,馬上、枕上、廁上,連這三個地方都不把書放下來,眼睛不壞才有鬼。

在信中,韓岡對章家過於關注處在風尖浪口上的香藥貿易勸諫了兩句,不過更多的還是透露了一點關於白糖制取的技術,並提議兩家在交州設立制糖作坊,聯合七十二部一起壟斷交州糖業。曉之以理、誘之以利,雙管齊下,總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韓岡與章惇之父章俞有救命之恩,有這份恩情在,章、韓兩家如今才會走得如此之近。加之韓岡和章惇又是政壇上的盟友,兩邊的關系也更加牢固。不過恩情會漸漸淡忘,政壇盟友也會因為政見不合漸漸分離,但若是有著金錢的澆灌,這份盟約當能更加牢固,維持的時間也更加久長。

另一個對章俞有救命之恩的劉仲武,章惇到樞密府上任之後沒兩天,就找了個機會在天子面前提名,準備將他調去陜西邊關立功。不過劉仲武運氣甚好,在廷對時讓趙頊給看中了,留在了京中任職。

相對而言,王舜臣就沒那個運氣,他上京的次數比劉仲武還多,半年前還因為葭蘆川大捷的緣故上京面聖,可也是年紀的緣故,依然是留在都監一級——雖然得官時是改了年紀的,但還是顯得過於年輕。加上功勞不比李信那般光輝耀眼,便跟留在熙河路的趙隆一樣,都是都監都巡,無法再往上走到一路鈐轄的位置上。

但話說回來,王舜臣和趙隆兩人都已經是從七品的諸司副使,以他們這個年紀來說,軍中也沒幾人能比得上。日後只要有機會,打上幾場勝仗,三衙管軍的幾個位置,照樣能爭上一爭。

自己處身官場,位置已然甚高,日後有望躋身政事堂。軍中則有親朋好友,加上自己的聲望,一切更不在話下。再加上自己在工商二事上的布置,錢財方面也不會缺少。還有自家在關學一脈中的地位,人才也不會少。

人、財、權,都不缺,未來在朝堂上的地位可以想見。韓岡在幽暗的燈火下沉吟著。這樣的布局還是差了一點,依然不夠牢靠。

不過,要想更為牢靠的辦法也是有的,眼下也有了眉目,離著成功也為之不遠。只要能夠成功實現,自己的地位將會比眼下牢固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