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豈與群蟻爭毫芒(一)(第2/2頁)

“五叔已經上書了,”種建中眉宇中滿載著興奮:“只要天子下定決心,朝廷批復下來,最多只要一年的籌劃和準備,到了明年就能舉旗北向,殺奔興靈了。”

“不知到時候,興慶府裏面還能不能爭出個結果來。”王舜臣明顯地想看著梁太後和秉常母子之間的好戲。

種建中笑了:“前幾天,去興慶府的商隊回來說,帝後兩派鬥得是越來越兇了,說不準什麽時候就撕破了臉皮。”

王舜臣點點頭,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像是想到了什麽,臉色忽然一變,放下杯子就問道:“……要不要緊?”

“什麽?”種建中一時沒有明白過來。

“現在還派商隊去跟黨項人做買賣,這件事到底要不要緊。”王舜臣為種家現在還派人去西夏國中而擔心,雖然是為了打探敵情順便做個生意,但不代表沒人會抓著此事而做文章。

“怕什麽?”種建中滿不在意,“沒有商隊去興慶府打探,我們哪有可能坐在這裏談天說地。”

盡管一直都想著滅亡西夏,但這並不影響種家跟黨項人做買賣。參與回易的種家商隊之所以最近人數少了一些,並不是種家正上書要準備與西夏決戰,所以有所收斂,而是對面能拿來交換的財物越來越少的緣故,即便是出產自青白鹽池的池鹽,最近也是越來越賣不上價了。

生意是生意,公事是公事。光靠俸祿和陜西貧瘠上的田地是維系不了一個將門世家的日常開支。更別說收買對方部族,探查西夏國內軍政,都是靠著派出去的諸多商隊帶回來的情報和錢財。

作為大宋不多的幾個將門世家的成員之一,種家上下都很清楚,要想維系家門不墮,依靠的不僅僅是官職、土地、財產、子弟、門客、戚裏,其所掌握的敵情和密探的資源也是關鍵,是能帶來勝利的法寶。也只有能帶領麾下將士為天子不斷奪取一個個勝利,才是永保家門的唯一方法。

兼職做著間諜任務的商行,並不止種家一家。就王舜臣所了解的,把持熙河路大半商事的高、王、韓三家的商行,已經將手伸到了河西。涼州、瓜州和甘州,舊日屬於已經覆亡的六谷部的吐蕃人,現在通過一支支商隊,紛紛暗中締結了投效的約定,只要官軍打下蘭州,攻克河西門戶的洪池嶺【烏鞘嶺】,就會立刻起事,將黨項人從甘、涼諸州給趕出去。至於蘭州,黨項人堆在城中的軍隊已經超過一萬,但只要官軍有意北進,禹臧花麻立刻就會裏應外合,將城門獻上來。

熙河那裏已經準備好了,眼下環慶路這邊也準備好了,以王舜臣的經歷和身份,兩邊都可以任選。不論在慶州立功,還是在熙河立功,王舜臣也都不在意,他只求能上陣殺敵,並不會對地點挑三揀四。

一番話說著,王舜臣的下屬已經在他的吩咐下安排好了宴席。心情大好的王舜臣請了種建中入席。

“知道新任的慶州知州是誰嗎?”喝了兩杯酒,種建中忽然問道。

“誰?”

“高遵裕。”

“怎麽是他?!”王舜臣驚道。他在熙河路,深悉高遵裕的脾氣,也是個貪求功名的主。有他在,聯手攛掇天子攻打西夏,應該是又多了兩分成算,但同樣是因為有高遵裕在,種諤可是在北攻西夏的時候,難有大展拳腳的機會。

種建中對此並不在意:“世事難如意,但至少高遵裕不會攔著不讓打西夏,總比範堯夫要強。高遵裕好對付,誰壓誰還說不定。至於範堯夫,就留給韓玉昆去頭疼吧。”

王舜臣迷糊起來:“……範經略跟韓三哥怎麽拉上關系了?”

“韓玉昆不是在京西嗎?”種建中笑了笑,“朝廷降罪範堯夫,是落直龍圖閣,責知信陽軍。”

“京西的信陽?”王舜臣立刻問道。

“還有哪裏的信陽?”種建中臉上多了點幸災樂禍的笑容,“範堯夫在環慶路這裏讓我們整整吃了兩年苦,也該韓玉昆嘗嘗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