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六)(第2/2頁)

韓岡很坦率:“種痘之術其實做起來也簡單,只要有痘苗,種痘一點也不難。”

“不知種痘之法從何而來?”黃裳立刻追問道,“是龍圖自創……還是來自曾經救助過龍圖的那位孫道長?”

“一半一半。種痘法的本源,的確出自於孫師。”韓岡人前人後,對那位虛構的道士都尊之為師,“與筋骨療傷之術一樣,是韓岡臥病在道左廢廟時,與孫師閑聊中得來。”

聽到韓岡開始講古,黃裳和黃庸身子都下意識地前傾了少許,專心致志地聆聽著。

韓岡雙目迷蒙,語調深沉,沉浸在往事之中,“種痘法被孫師稱為滅毒種痘法。所謂滅毒就是滅去痘瘡中的毒性,使痘瘡不至害人性命。要先從得痘瘡而病愈的患者身上取下痘漿,這稱為生苗。將生苗種到另一個身體健康的人身上,等那一人發病生痘,如果不死,再從他身上取下痘漿,種到第三人的身上,如此循環施為,至少要傳過七代,得到的痘苗方為減除毒性的熟苗。痘瘡得過一次就不會得第二次,只要依靠熟苗,讓人先染上症狀輕微的痘瘡,就不用再提心吊膽了。”

這樣的滅毒種痘法聞所未聞,但聽起來很有幾分道理。生病而不死,想必身上的痘瘡之毒要少於病死者,從他身上取下痘苗當然毒性要小。不斷的循環滅毒,最後得到的熟苗,肯定是不會傷人的痘苗。

黃庸連連點頭,看著韓岡的眼神都多了幾分敬意,能想出如此絕妙的種痘法,想必就是孫思邈孫真人無疑。

但黃裳沒有點頭,面沉如水:“……若這七次中,有人死了怎麽辦?”

黃庸聞言一凜,連忙望向韓岡。

“前功盡棄,從頭再來。”韓岡冷冽的聲音讓人不寒而栗。

黃庸手都顫了起來,聲音也顫了:“難……難道……”

“可是在交趾?!”黃裳則沉聲追問。

韓岡搖搖頭,笑了:“常伯、勉仲誤會了。如此不德之事,韓岡豈敢用?”他伸出手指比畫著,“將成人包括在內,痘瘡的死亡率是兩成,也就是十人得病,有兩人救不回來。但如果只計算幼兒,則高達四成。就按兩成算,第一次的生還率是八成,第二次就是六成四,第三次只有五成一,到了第七次,就只剩兩成了。如果一開始參加制作痘苗是一百人,到最後就只能剩下二十人,這是殺人還是救人?!”

這番計算如果深思下來肯定是有問題的,但糊弄人是足夠了。黃庸和黃裳都緊抿著嘴,無法回答。

韓岡自嘲地苦笑著,“如果說出來,不知會害了多少人。所以縱然懷有種痘之術,韓岡也是一直藏在心中不敢明言。為救人,先殺人,這件事,韓岡也做不出來。”

廳中沉寂了半天,黃裳有些遲疑地開口:“如果能造出痘苗,能造福億萬生民,只是八十人的話……”

韓岡沉下臉:“人命關天,豈在人數多寡!”

黃裳低頭道:“是黃裳失言了。”但他又立刻擡頭,問道:“但龍圖現在用的痘苗又是哪裏來的?!”

“從廣西。”韓岡又接下去講他的故事:“身懷滅毒種痘法,韓岡苦思了多年,卻始終沒有一個合適的解決方法。直到在廣西發現一樁奇事之後,才茅塞頓開。”

“什麽奇事?”黃家兄弟異口同聲。

韓岡不賣關子,“韓岡抵達廣西的時候,正是邕州城破,交賊肆虐之時。當時邕州民生凋敝,在交賊退兵之後,為了能盡快將因戰亂而撂荒的田地耕種起來,韓岡派人搜集了大量的耕牛。廣西牛多,有許多人家一家就養了幾十上百頭牛,專門用來販賣,而這些人家家中,卻少有人得痘瘡——當時因為廣西多瘴癘,加上邕州兵災,百姓流離,韓岡對各種疫症十分在意,卻意料之外地發現了這一點。”

“這是為何?”黃庸驚訝地問道。

“因為他們都是接觸過牛痘!”韓岡揭開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