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廟堂垂衣天宇泰(十)(第2/2頁)

“等到襄州城中處理完畢,衛生防疫局裏面的醫工,就會分出一部分到下面的縣中去。”韓岡說著自己的計劃,“不能讓他們白白的幹吃俸祿,總得讓他們有些事做。”

黃庸連連點頭,韓岡的想法於他不謀而合,先內後外,先從簡單點的著手。

韓岡和黃庸正在後面說著閑話,而文三則是擠在人群中,鞋跟都被人踩落了下來,他連一聲抱怨都沒有。文三本人是不需要種痘的,但他的一對兒女可少不了,還要靠人幫忙呢。

“痘苗一劑三十五文,一天只收治五百人,先緊著十歲以下、年滿周歲的小兒。周歲以下,身體太小,不一定能撐得住,年紀大了,暫時不用著急。這是沒病的預防生病,已經得了病,那就沒辦法了,生過痘瘡的也不需要再多此一舉。”

文三牢牢記著在八字墻下,被派出來向滿城百姓宣講種痘規矩的小吏所說的每一句話。一個字都不敢忘掉。

一大清早他就到了觀音院,在衛生防疫局的匾額下,已經排出了長長的人龍。觀音院的正門緊閉,兩側的小門打開了,掛號的走一扇門,種痘的則走另一扇門。

文三先排隊掛號,掛號時要登記姓名、年齡和家庭住址,並確定種痘的時間,然後在規定的時間來種痘。文家家中有仆有婢,但這件事關系到兒女的安危,不親自來辦,文三哪裏能放心得下?昨夜就沒怎麽睡,聽到外面的雞在叫,早早地就梳洗了一番出了門。

掛一個號就要先將錢繳了,而排一次隊,就只能掛兩個號,幸好自家只有一子一女,否則子女多些,還不知要排上幾次隊。

看著快要到自己了,文三往懷裏掏了掏,出門時帶的錢還好好地在原處。沒有因為人擠人、人挨人地給擠丟了。錢掉了是小事,重新排隊那可真是要人老命了。

從門中走出個小吏,拿了個用銅皮卷起的像是漏鬥或是號角的東西,沖著後面的一群人放開膽量致語,“後面的人聽好了。十月廿七的五百號,你們的錢,由城西連大官人代付了!”

先冒出來的是個圓滾滾的肚皮,然後一個胖子就仰著脖子從門裏出來。都是做買賣的,雖然小本經營的文家,沒有連家壟斷襄州半城綢緞布匹買賣的豪奢,但連家胖子還是認識的。

迎面的人群中就是一陣恭維和討好聲響起,連胖子出錢買好百姓,文三倒是沾了一點小便宜。

“真虧連胖子想得出來。”排在文三前面的一個老頭子嘖著嘴,“不過幾十貫的事,討得百姓開心了,韓龍圖和黃知州聽說了也不可能不歡喜,難怪生意能越做越大。”

排在更前面的一個中年人回頭笑道:“有連胖子起頭,多半日後種痘,人人都可以免費了。”

“向廟裏捐五百斤香油點長明燈,當真不如捐錢助人種痘,讓五百人種痘,積下的陰德可比讓和尚吃香油吃得油光滿面要強得多。”

“這的確是陰德。種痘不過三十五文一次,就是給人打小工,三十五文也是轉眼就能籌齊。即便是一千人,也不過三十五足貫,實在太便宜了。”

“相比起產生的好處,只付出這麽一點代價,的確是連家賺了,還有個好名聲做附帶,怎麽看都是個一本萬利的買賣,要是能多來幾次就好了。”

文三左右的人議論紛紛,的確是連家賺大了,日後若有人跟他過不去,半個襄州城都能站到他的背後為他撐腰。

當文三正在為連綢緞計算著未來的好處,後面的韓岡和黃庸,他們的議論也差不多結束了。

起身送了黃庸回來,韓岡找個舒服的位置坐下來,正準備好好想想接下來的行事,就見一名伴當匆匆而來,“龍圖,唐州那裏派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