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了無舊客伴清談(二)(第2/2頁)

陜西通河東,肯定走的是汾河谷地,從晉州穿陽涼關入太原,兩邊加起來七八萬大軍,包括上萬馬騾,地方上要籌備的糧草和資材都是個天文數字,一來一去,領軍的將校和沿途州縣的官員,誰合格誰不合格,有能無能,在這一次的換防中,就能大體上看得出來了。要是開戰後才暴出問題來,對戰局的影響可想而知。

薛向沉默了半天,這時候也開口道:“過年後就開春了,契丹即便想要用兵,也得等到秋後,用半年時間,在陜西、河東之間移屯更戍,三四萬兵力不算是太大的問題。”

“那就這麽辦吧。”趙頊最終拍板,為了滅亡西夏,一點小問題還是可以克服的。

只是當他看看崇政殿中的幾位臣子,大宋天子的臉又掛了下來。

陜西、河東差不多有一百個指揮要對調駐防地點,肯定少不了樞密院來主持。但樞密使和樞密副使都在家裏待參,該怎麽簽發公文都是一樁難題。

這麽重大的決議,從樞密院出來的文件,若是只有郭逵一人的簽押根本沒有任何效力,就是上面還蓋了天子的印璽也是一樣,必須要有樞密使或樞密副使的簽押。

但不管怎麽說,先行在河北修築軌道,溝通南北,與此同時在關西囤積糧草,並輪換河東陜西守軍,靜待時機的策略就這麽確定了下來。

接下來一些人事安排就不是韓岡該插話的議題了,但趙頊還是留下了他和薛向,以備咨詢。

這基本上就是韓岡今後一段時間內,在朝堂上所能起到的作用。

盡管一個同群牧使,是實職差遣中是難得的閑差。但日後只要是有關關西、廣西的軍事,軌道的修造,軍器的發明生產,以及鋼鐵行業的發展,照樣還是得來咨詢他韓玉昆。

王韶出外了,章惇在家閉門待參,趙禼、熊本都遠在邊州,眼下的崇政殿中,韓岡已經是唯一一個擁有統帥大軍出戰經驗的文官了,除了擔任簽書樞密院事的郭逵以外,在軍事上以他的發言權分量最重。

雖然不管事,但他照樣能在軍國重事上參政議政,這是權威的分量!

韓岡也在用余光掃視著崇政殿中的幾位同僚。兩府加起來就四人在殿上,這個人數實在是可憐了。不過這個問題應該很快就能解決了。

為了簽發兩路移防的公文,至少得有一名樞密使或是副使出來簽字畫押。兩名待參的樞密使和副使,呂公著事涉為人倫大案關說,短時間內別想出來,章惇不過是購買民田時出了點問題,被禦史給咬上了。從程度上,章惇身上的問題是遠遠輕於呂公著。

既然天子需要人在公文上簽字畫押,那麽章惇被解放出來也就是理所當然。

韓岡這麽想著,只是當他的眼睛瞥到了薛向身上,原本很有自信的想法,卻又變得不是那麽有把握了。

隔了一天,應了韓岡當時在崇政殿上不妙的預感,薛向升任樞密副使的任命也下來了,呂公著和章惇依然在家中待著。緊接著,前一日在崇政殿中做出的決議,走過了一系列流程,從政事堂和樞密院中發布出來。

然後,群牧使韓縝兼任翰林學士的任命也跟著出來了。

韓縝是群牧使,韓岡是同群牧使,一為正任,一為副職。可韓縝只是龍圖閣直學士,而韓岡是龍圖閣學士,雖然兩人的學士、直學士都僅僅是不厘實務的貼職,但韓縝從名義上說還是韓岡的下屬,朝堂上合班站位,韓縝得站在韓岡身後。

這一點當然成問題。韓縝可是王安石一輩的老臣,出身自靈壽韓家,一門顯貴。加上從差遣上算,韓縝也是高於韓岡。所以趕在韓岡走馬上任之前,韓縝成了翰林學士。

韓縝靠了自己才被提升,韓岡倒是沒有什麽閑心去開玩笑。因為章俞購置田地時所犯一幹違反律條的錯誤最終被定罪,使得章惇終於辭去了樞密副使的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