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時移機轉關百慮(四)(第2/3頁)

既然兩宮行事都守著綱常禮法,天子就更不能虧待曹、高兩家,從老至少,都是高官厚祿地養著。高遵裕想領軍立功,天子也沒有二話。

“原來是這樣啊。”韓雲娘點著頭。

王旖也說道:“兩宮賢德,能約束國戚,乃是國家之福。”

韓岡笑了一笑。

其實話說回來,這也是官僚們對宮中一直保持壓力的結果。除了垂簾聽政的時候,要是兩宮敢妄見朝臣,言官立馬就能追上去一通亂咬。他們不敢咬太皇太後和太後,難道拜見兩宮的官員還不敢咬嗎?

士大夫們最忌諱的就是被侵奪權力,不論是武夫還是深宮中婦人、閹宦,誰敢跟他們搶蛋糕,就會落到群起而攻的下場。仁宗皇帝當年的張貴妃,也就是後來的溫成皇後,她的伯父張堯佐每一次想升官,都會被文臣們聯手敲打,從包拯開始,每一位諫官都將張堯佐當成了練手的靶子,一封封彈章,能堆滿一間屋子。

就是一幹宦官能出外領兵,可讓他們去議論一下朝堂政事,絕不會有好結果。

這一切,卻正是合宋室天子的心意。無論如何,文臣之間絕不可能和睦共處,只要外面沒了壓力,自己就會亂起來,拉一派打一派,或是說異論相攪很是容易。而武人、婦人和閹宦,他們秉政的結果,千百年來的青史歷歷在目,對皇帝的威脅才是最大的。

宋室諸帝,在掌控權力方面,一向做得很好。

不過也就如此而已,正經事從不見有這等本事。

韓岡自嘲一笑,大過年的,想這些事等於是給自己找不痛快。拿著素心剝好的松子仁就著熱酒,問王旖:“過年要送的拜帖都寫好了沒有?”

年節送拜帖,是京城中的習俗,就跟後世的賀年卡一樣,人情到了就行了,沒人能一家家地全都走遍。

“就等官人簽名了。”王旖突然捂住嘴,悶笑道,“若是沒有官人親筆簽名,人家可是會打上門來的。”

……

年節送拜帖,就是呂惠卿也不能免俗。

別說是執政,就是宰相也得送帖子給親朋好友。

呂家兄弟如今在京城的就呂惠卿和呂升卿,吃過年夜飯,守歲守過半夜,年輕人去找樂子了,女眷帶著小孩子回了房中睡覺。

就呂惠卿和呂升卿都是勞碌命,又到書房中。

呂升卿看著兄長一封封檢查拜帖,隨口道:“今年是沒有正旦大朝會了,不過西夏來賀正旦的使臣,在都亭西驛只歇了一日,就被趕了回去……天子殺氣騰騰,梁氏兄妹再糊塗也不會感覺不到……真的是要打仗了。”

呂惠卿頭也不擡:“薛向將會負責往關中轉運糧秣,過了初五就要去洛陽坐鎮。大約在四五月的時候,就該開戰了。”

“領軍的人選還沒定下來吧?”呂升卿問道。

“六路主帥的人選只會是由天子自決。兩府中,哪個有資格說?”呂惠卿將手上的拜帖放下,“王珪是天子說什麽,他就做什麽;元絳也差不了多少。呂公著因為陳世儒一案,被天子抓到把柄在手,什麽話都不敢亂說了。薛向只能負責往關中運糧,郭逵又要去河北。為兄現在心力都在手實法上。這就是兩府的現狀。”

呂惠卿說著直搖頭。兩府中能為各路主帥的人選,跟天子爭一下的臣子,眼下根本就不存在。

天子乾綱獨斷,說起來,呂惠卿對這一戰的前途,有幾分擔憂起來了。韓岡的判斷,現在看來真的有那麽幾分道理。而郭逵的去向,更是讓呂惠卿加深了一層擔憂。

“‘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眼下不正是天下有道的時候嗎?大哥你擔心個什麽呢?”呂升卿開了個玩笑,隨即又正經起來,“繼續推行手實法才是當務之急。朝廷既然要用兵,錢糧肯定是缺的。”

現在朝廷的確需要錢,但另一方面,天子也需要一個穩定的朝堂和國內環境,以便將全部精神放在即將開始的西北戰事上。兩者之間如果發生沖突的時候,就需要權衡利弊,進而有所取舍。

呂惠卿所要做的,就是不要讓天子將自己給舍掉,又要拿出讓天子滿意的回報。這等於是在一根繩子上走路,不能左、不能右,稍有差池,就是萬劫不復。

不過這方面事就沒必要對自己的兄弟說了,省得他多擔心,在府界提點的任上安心做事才是真的。

呂惠卿點點頭,輕描淡寫的:“說得也是。”

呂升卿果然笑了笑就放心了,不再說這件事。像是想起了什麽:“對了,李定是不是有什麽盤算?前兩天見他時,總覺得有些鬼鬼祟祟的,打了個招呼就走了。”說著,他皺起眉頭,“剛剛任了禦史中丞,準備拿誰開刀?”

新任禦史中丞上台,刀子上總得見見血,肯定要辦個大案出來,否則這個禦史中丞做得也難看。所以李定最近的變化,落在呂升卿眼裏,就不能不讓他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