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拄劍握槊意未銷(六)(第2/2頁)

殿中只有天子趙頊和宰相王珪,兩人雙眼煙熏火燎,都是紅通通。看樣子是王珪昨夜奉召入宮,與天子商議了半夜下來的結果。

宰執們終於到場,趙頊猶豫了好一陣,才出聲讓王珪向其他幾名重臣通報了靈州的戰情。

聽到了具體戰敗的細節,殿中一時間靜默了下來。

等了半天,不見有人就此事發言,趙頊忍不住了,點起元絳:“元卿,你對此事有何看法?”

元絳想了一想,道:“夜半召宰輔入宮掖,雖說因為軍情緊急,可當年三川口、好水川和定川寨王師接連敗績,仁宗皇帝也沒有半夜大開宮門。西北只是邊患,京城民心動搖才是腹心之疾。臣懇請陛下三思。”

“朕知道。”趙頊很是冷淡應了一聲,板起的臉有著缺乏血色的蒼白。

韓岡在最下首,趙頊和王珪的臉色盡收眼底。元絳昨夜都拒絕入宮,還指望他繼續支持王珪嗎?

見兩人聽到元絳的發言後,表情別無二致,韓岡心中有了點,難道之前天子和王珪獨處的那段時間裏,已經達成了某種默契,希望有人來支持?

“呂卿。”殿中有兩位呂姓執政,趙頊叫的是呂惠卿,“不知呂卿有何高見。”

“涇原、環慶的傷亡不明,西賊的動向不明,臣不敢往下定論。”呂惠卿推搪了一下,道:“不過西賊大勝之後士氣正盛,此時要抵擋他們的攻勢,不論是王中正,還是種諤、李憲,都很難做到,而且少了高苗二帥,兩路有被各個擊破的危險。還是暫且退兵,日後也好卷土重來。”

這段時間,新黨被王珪壓制得很慘,太學一案,看聲勢就是要將新黨的根基和未來一網打盡,眼下這麽好的機會,呂惠卿不會甘心放過。

趙頊的臉上看不到任何表情,他放過呂惠卿,問呂公著,“呂卿家,你是樞密使,以你之見,究竟該如何方是上策?”

“臣亦是與呂參政同樣看法。環慶、涇原兩路在靈州城下受到重挫,兵敗如山倒,西北戰局已經難以挽回。”

呂公著難得地支持呂惠卿,他終於找到翻身的機會。之前因為陳世儒弑母案,呂家在其中牽涉太多,甚至利用大理寺來幹擾開封府的斷案,呂公著盡管沒有被趕出兩府,但他說話的分量已經跟他的職位完全配合不上了。如今西北慘敗,他的機會終於來了。

“而且還有遼人虎視眈眈。以耶律乙辛之狡詐,聽聞官軍敗績,豈有不趁火打劫的道理。”呂惠卿附和道。

趙頊臉色難看,呂公著卻毫不在意地跟著又道:“陛下此番興兵伐夏,乃是見及舊日王師連連勝績之故,以為官軍兵鋒之銳,世間無物可阻。但西夏之強,非交趾遠可比。臣問兵法有雲,百裏爭利則厥上將軍。千裏突襲靈州,焉有不敗之理?此番出兵及民夫幾近百萬,遠趨千裏之地,不但軍中怨聲載道,而且民間也同樣困苦不堪。”

韓岡看得都想笑,當真難得……新黨和舊黨,十幾年了,難得一次站在同一條戰壕中。

王珪見勢不妙,連忙出聲道:“王師雖然受挫,但主力尚存,依然坐擁二十余萬人馬。西賊兵力亦不能過於此,豈有不戰自退的做法。”

“自陛下登基以來,用兵興役,年年不斷,國力空耗,而勝果寥寥。今日之敗,乃是情理中事,縱然一時奪占興靈,也難以保全長久——須知李繼遷之前,興靈卻也是中國之地。十年之內,臣請陛下不再言兵。”

呂公著畢竟是舊黨,終於圖窮匕見,呂惠卿這一下就不能再與他統一戰線了,“陛下施行新法多年,國用豐足,甲堅兵利,將校堪用,故而有河湟、荊南、橫山、西南和交州諸多勝績。靈州一敗,乃是西賊奸猾,致使王師小挫。眼下雖不宜再戰,但休養個一年兩年,再挑選名將、舉兵伐夏也並非難事。”

“四路精兵猶存,如何可退?!”王珪厲聲喝問。

元絳則是依然滑不溜手,“王師不幸敗績,與國事雖有小損,卻幸無大礙。惟國中情勢堪憂,臣望陛下對此稍作留意,以防流言,以及奸人作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