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三)(第2/2頁)

還是有人在折可適的意見中挑刺:“阻蔔人窮兇極惡,戰力還在鐵鷂子之上。若是一個不好,我河東騎兵可是會被種諤頂在前面,到時候,免不了會損失慘重。”

“可適前幾日曾看了西面來的戰報。以鄜延騎兵與阻蔔人的交手經驗來看,河東馬軍出陣之後,最好攜帶神臂弓。一旦遇上阻蔔人,就下馬列陣,而不是在馬上交鋒。正面相抗,他們絕不是官軍對手,而且神臂弓射程遠及百步開外,根本不怕阻蔔人轉去強奪戰馬。”

黃裳則配合著說道:“若是押送糧草則更好,還可以借用車輛為柵,那樣數倍賊軍,亦不足為慮。”

折可適頗有深意地瞥了黃裳一眼:“只要幾次下來,讓阻蔔人碰了壁,想必他們就會另尋目標,不會為了西賊而與官軍硬拼。不是有消息說了嗎,阻蔔騎兵在銀夏,搶掠的黨項、橫山的等蕃部,可比對官軍下手的次數多得多。”

韓岡默默地聽著,心中暗暗點頭。這才是現階段,對阻蔔騎兵最為正確的應對。

阻蔔人只是被解開繩子的野狗,現在的確是兇悍,但要想解決他們,也不是不可能。如果是正面對決,又不允許撤離的話,大宋步卒能輕易壓倒同樣數量的騎兵——不僅僅是阻蔔人——但要讓阻蔔人進入這樣的作戰環境,難度可想而知。眼下還是最好放下這個心思。

而且阻蔔人所接受的任務分明只是騷擾。但他們對騷擾的定義,與正常的情況完全不同。用三四百騎為一隊,普遍撒網,不但阻斷糧道,更多的還是在沿線的蕃部村落殺人放火,就周圍的黨項部族也一並受到攻擊,一視同仁,沒有任何差別。他們是從除了草和牲畜、別的什麽都沒有的草原上下來,窮得瘋了,見到什麽都要搶。

阻蔔人這一點做的還真讓韓岡很是欣賞,若是殺盡了銀夏之地的黨項、橫山兩族,日後治理此地也就方便多了。官軍之前礙於身份、面子,只能針對一幹頑抗到底的黨項部族攻擊,對於已經投降的黨項及橫山蕃則不便下手清理——其實這樣的蕃部才是最危險的,過去多有例證,當西夏軍卷土重來,倒戈一擊的必然是他們——有人代勞當然是求之不得。

不過這一切的前提是官軍在戰爭結束後,依然能穩定地控制住銀夏之地,至少也要保住無定河流域。否則,就算是銀夏之地被燒殺一空,對於大宋也沒有任何意義。

“就這麽辦吧。”韓岡對折可適的建議投了贊成票,接著卻又是輕嘆一聲:“希望種諤也能以國事為重,不要坐視鹽州的危局。若是鹽州被攻破,接下來可就有得忙了。”

折可適抿了抿嘴,聽了韓岡的嘆息,得到認同的欣喜立刻就淡了下來。

一旦鹽州被攻破,契丹人肯定會借機來壓榨大宋,如果朝廷強硬以待,契丹人多半就會設法找一個突破口。不論是河北三關,還是黃河東側的雁門關,都是朝廷防禦的中心所在,想要攻下來,沒準會崩了牙。

但換做是的雲中的麟州、府州和豐州,由於是河東路西北、位於黃河西岸的一個突出地帶,又收到遼國和西夏的兩面夾擊,成為目標首選的可能性,至少在一半以上。折可適對自家再有信心,也不敢說自家能抗衡遼夏兩國之力,到時候折家能不能保全下來,還真得看老天爺的心情了。

這才是他一力主張援助種諤的主要原因。當韓岡開始全力支持鄜延路援助鹽州,就算種諤想拖延,也很難找到借口。

保住鹽州,就是保住折家。

折可適的私心,韓岡其實能看出不少。位置站得越高,所掌握的信息就越多,下面的幕僚也許還是一頭霧水,但韓岡已是了然。

不過這也符合他的利益。

先不管什麽私心,鹽州那裏的情況的確很重要。一旦鹽州兵敗,不僅僅雁門關就要忙起來,來自於遼人的侵襲,多半會集中在幾個關鍵的節點上。雲中之地便是其中之一,河東治下的麟府豐三州被奪占,韓岡的經略使也不要做了。

不過話說回來,韓岡絕不會比折可適更重視鹽州。遣兵協助種諤,算是盡一盡人事,也算是還種諤一招。關鍵還是河東本身,確切點,是雲中的麟、府、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