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七)(第2/2頁)

但從那一次之後他的心中就對飛船產生了隱隱的畏懼,讓李清不願意太過於接近這等能載人懸在半空中的器物。

下落中的飛船猶在兩丈多近三丈高的位置上,飛船升起來快,但下降就是要等氣囊中的熱氣自己冷卻下來,速度很是緩慢。

李清不著急,很有耐心地在下面等著飛船一點點地向下蹭著。不過吊籃中的人似乎沒有耐心等待,一翻身就從吊籃中翻出來,在吊籃邊沿和繩索各搭了一次手,眨眨眼的工夫,就穩穩地落在了地面上,片塵不驚。

從吊籃中跳下來的是個中年的漢子。骨架子很大,身材也高,但露出來的手腳都是筋骨凸出,顯然體重不會太重,要不然也不適合坐進飛船中。胡須蓬亂,都把相貌遮掩住了。

看到李清就在旁邊,他抱拳行禮:“武貴拜見太尉。”

“無須多禮。”李清說道,急著追問,“鹽州城裏的動靜如何?”

“似乎有些亂,城頭上的人太多。”

若是一千多人馬出城,前後左後最少都要幾十丈才能排得開,就算隔了兩三裏地,在飛船上也立刻就能發現。可城墻頂上才多大的地,兩裏開外看城墻,早就跟一條線也差不多了。李清疑惑地問:“何以見得?”

“城頭上的火炬時不時就被遮著,只會是人多。上了城墻的官……宋軍,至少要有三四千。”武貴皺眉,“還沒有去攻城,不應該有這麽多人上城……”

李清也覺得納悶,大半夜的,往城頭上派那麽多人有什麽意義。城裏也有飛船飄在空中,只要看守好城門,城墻頂上派個十幾隊士兵,分段巡視巡視就夠了,“你看是怎麽回事?”

武貴想了一下後道:“……或許傳說是真的,鹽州城中主管防務的不是高永能和曲珍,而是徐禧,或者是他從京中帶來京營禁軍中的主將。”

“所以才出了這等笑話?”李清往城墻的方向看了看,“倒當真有道理。”

“傳言中還有鹽州城糧秣不濟的消息。既然前面都說準了,這一條也當是有幾分可能。此來推斷,鹽州城中存糧數目肯定是不足的。”

“說得也是!”李清點點頭,轉頭又笑道:“我們隨身攜帶的糧秣,加上後方運上來的,配合起來能支撐上半個月。再殺了牲畜,又是半個月。鹽州城中的宋人能支撐一個月嗎?”

“按說是撐不了的。”武貴搖搖頭,“這段時間鹽州城的消耗和輸送來的數目都是能計算到的,不可能堅持太久,十天都很勉強……剛剛夯築好的城墻並不算牢靠,如果有個兩三年時間,或許能堅硬得如同石頭。但十天之內,不可能。”

李清聞言哈哈大笑:“要不是事先得到了這個結果,這一戰還真沒人敢打。”

“誰讓天子不會用人!”

武貴眼中的恨意一閃而逝,卻被李清捕捉到了。不過這也算不得什麽,西夏國中,對大宋的趙官家抱著恨意的人車載鬥量,不獨他一個,但李清覺得要感謝他,“也多虧了是這樣的天子,否則西夏早就被滅亡了。”

武貴古板,對李清的話沒有附和的笑意。李清不以為意,“若城中軍情當真能如武貴你說得那般,這份功勞就立定了。過兩日,武貴你當能人如其名了——以武而貴啊!”

“貴……”武貴咧開的嘴笑得有些慘淡,“赤佬什麽時候貴過?”

武貴沒有感激涕零地跪下來謝恩,這樣的不識好歹,李清卻不以為意。有能力,脾氣大點也正常。

“明天我這邊就要打頭陣,不知武貴你……”李清試探著武貴的態度,也沒有將話挑明了。

“在下不想殺到自家兄弟,京營倒也罷了,西軍中熟人不少,廝殺起來太難看了。”武貴幹脆了當地拒絕,“等這一仗結束,要整治一下阻蔔人的時候再上陣吧。”

“想懲治阻蔔人,也得等到將宋軍全都趕回橫山以南。否則可沒這個膽子。”李清繼而又笑道,“既然武貴你不願意去跟宋人打交道,也就罷了,都由你。不過營中之事,還要你多盯著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