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一章 城下馬鳴誰與守(八)(第2/2頁)

“疲兵之策從來都不會少。末將前面奉太尉之命,也安排好了人手繞營巡視,料無大礙,最多有些吵而已。太尉盡管放心,必不致讓宋軍有機會亂我大營。”

“多虧了有武貴你啊!”李清很是滿意。武貴辦事的確是妥當,比起之前連字都寫不好的一群下屬強得太多,他擡手拍拍武貴的肩膀,笑道:“今夜可就全靠你了。”

“末將遵命。”

將今夜營中的事務交代給武貴,李清便回中軍大帳休息。不過他也不敢高枕安眠,只敢和衣而睡。

一覺就睡到天亮。安睡了一夜的李清穿戴梳洗好,打了個哈欠,掀簾出帳。對這一夜的安寢,他心中有著幾分驚訝。

當守了一夜的武貴過來,李清就皺眉對他道:“感覺不對啊,怎麽夜裏這麽平靜。是不是宋人在半路上就被擋住了?”

武貴眼中還帶著血絲,他搖搖頭,“夜裏沒有人從城中出來。”

李清吃驚非小,“竟沒派人來襲擾?……就是徐禧不懂,曲珍和高永能難道還不懂怎麽守城。難道……”他的話突然頓住,忽而又笑了起來:“這仗的贏面看來又大了一分。”

“嗯,多半如此。”

宋軍據守鹽州,正常來說至少要考慮到提振城中士氣,在西夏這邊抵達時派出幾百名騎兵,好歹幹擾一下紮營的工作。夜裏也該敲敲鼓,或是派人出城吆喝兩聲,沒有說什麽手腳都不做的。

駐紮在野地裏的軍營,就算再有防備,也不可能是所有人都枕戈待旦,那樣明天就不要上陣了——這可是遠道而來的軍隊,必須要好好歇上一夜。除非能確定敵軍必然來偷營,否則必然是大部分士兵安寢,少部分士兵守營。這樣一來,宋軍若是當真來襲擾,造成的混亂不會少。以曲珍、高永能兩人的老辣,不可能放過這個機會,可宋軍偏偏就沒有出現。可能性就只有一個,必然是被徐禧擋住了。

這可是個好消息,李清正笑,一記記鼓聲隱隱傳入耳中。軍中廝混多年,李清對這種聲音最為敏感。立刻擡頭尋找聲音的來源,卻見武貴已經向鹽州城的方向看過去。

“宋軍看來要出戰了。”武貴沉聲說道。

“不擾敵,不襲營,一大早就出戰,難道是想堂堂正正地打上一仗?”李清很有幾分訝異地問著。

“倚城而守本來就是守城正道,只靠著一面城墻,那是坐困愁城。不能逼他們退守城中,就不能順順當當地攻城。”

李清點頭道:“是先得逼宋軍退守城池,到那時霹靂砲差不多也就能造好了。”

眼下暫時只有雲梯,霹靂砲得再過幾日。不過幸好還有板甲,神臂弓也是成千上萬,就算其中有一半浸過水,但晾曬幹燥之後,並不比沒有浸水的另一半差太多。

即便擁有同樣的武器,宋人還占了一個居高臨下的優勢。但有了板甲和覆面頭盔護身,不接近到五十步之內,不用擔心被神臂弓的木羽短矢射到重傷乃至送命。

“得先稱量一下他們的實力。就不知出來了多少人?”

李清正抱著疑問,從飛船上就丟下一個小竹筒。打開看過裏面的紙條,武貴道:“大約是三千兵馬。”

“看來是不用指望葉孛麻那邊相助了。”

靈州之役後,梁太後和梁乙埋都不便再驅動外姓大族的兵馬打頭陣,李清的漢軍只能成為犧牲品。

“應該都吃過飯了吧?”李清望著營地一角還沒有散盡的炊煙,多問了一句。

武貴道:“四更天就開始造飯,到了五更初,就將飯都送了下去,現在都已經吃過了。”

李清放下心來,站在營門前,提氣高聲,將自己的命令吩咐下去:

“擊鼓,聚將點兵!”

軍鼓咚咚地響了起來,營帳中頓時一片喧囂。

片刻之後,李清麾下的四千余人馬,已經在他們身前匯聚。一名名將校在李清面前俯首帖耳,靜待號令。

親兵牽了李清的坐騎過來,他隨即一躍上馬,從腰間拔出長刀,前指營門,一聲高喝遍及全軍:“兒郎們,隨我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