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一)(第2/2頁)

仁多零丁沒興趣按照種諤的心思去走。好合好散,跟嵬名氏爭鬥的結果就是種諤一家得意。反目成仇也許免不了,但無論如何直接動手的結果,仁多零丁都想盡量避免的。

當然,如果種諤之後為了功績而攻擊宗室所部,仁多零丁肯定是會作壁上觀,不會幹涉半點。

再沒有什麽好說的了,仁多零丁和葉孛麻告辭離開大廳,緊跟在他們身後,是所有的外姓朝臣,就連身為漢人的李清,也跟著一起出去了。

留著梁氏兄妹和宗室諸將在身後咯咯地咬著牙,仁多零丁跨出廳門。

該讓梁氏兄妹和嵬名家諸將想想前路了,還有該怎麽收拾軍中。班直和環衛中的成員,泰半是各部貴胄的子弟和各部挑選出來的武藝出眾的部眾,接下來必然是分崩離析。

守在門外的班直侍衛對幾名叛臣怒目而視,仁多零丁瞥了他一眼,年輕的面龐上是被背叛的憤怒。

“年輕人啊。”仁多零丁感嘆了一聲,便把他拋去了腦後。

他還要考慮仁多家的前途,沒時間多費心神在無關緊要的小人物上。

仁多零丁和葉家一樣,無論如何都不可能投靠契丹人。盡管葉家的家底幾乎都在興靈周邊。而仁多家也是前兩年從宋夏邊境的靜塞軍司撤到了興靈。遼人攻下興靈之後,他們兩家的地盤將不復存在。可一旦投向契丹,那肯定是要遭受比過去重得多的盤剝——在西夏,大部族等於是與嵬名家共治國家,被盤剝的永遠都是小部族。

對於人丁和地盤的矛盾,葉孛麻和仁多零丁都有極為清醒的認識。地盤從來不是問題,有人就有地盤,仁多家當初從邊境撤回興靈,為什麽沒人敢爭?因為他手中有兵有將!

過去就是因為大部族所受到的盤剝要輕得多,所以經常有小部族投靠到兩家的名下——就像宋國的平民寄田或投身到官宦人家的名下——盡管也要受到大部族高層的剝削,但總比之前要輕不少。可若是稅賦盤剝重了,帳下的人口便會紛紛散去。

“仁多公。”葉孛麻走在仁多零丁的身邊,低聲道:“其實國相有一句話說得沒錯。若不能同舟共濟,你我兩部覆亡就在轉眼之間。”

葉孛麻要定下盟約,正合仁多零丁的心意:“說得也是。過去你我兩家的確是有些不愉快的地方,但從今之後,同進共退。”

事機緊急,並沒有時間歃血為盟,葉孛麻和仁多零丁也不在乎這些繁文縟節,眼下共同的利益就是保障。

“如今的局面,契丹人是磨盤的上半扇,宋人是下半扇,我黨項諸部就是磨盤裏面的麥子,要被磨成粉的。想必仁多公肯定是要投靠宋人的,但完全依靠宋人,還是讓人放心不下,何況家裏的兒郎也得有一個落腳的地方。”葉孛麻看了眼身後,見其他部族都識趣得離得略遠,方才問出重要的一句:“不知仁多公對此有什麽想法?”

仁多零丁立刻回道:“召集你我兩部在興靈的部眾,立刻撤過青銅峽。如此才有一線生機。與你家的打算一樣。”

葉孛麻會心一笑,“眼下也的確只有這條路了。”

青銅峽是黃河進入興靈平原的最後一道峽口,離靈州只有百裏,興慶府也只在兩百裏外。如果能及時占據青銅峽上遊的谷地,依靠這個戰略要地,與宋人討價還價的資格也就有了。而且由於是戰略要地,宋人日後肯定要在峽口處修建寨堡,派駐大軍,到時候就不用再為抵抗遼人而費神。

“遼人南下,兵力必然不足。占了興慶府和靈州之後,不可能分兵太多。要撤出去,沒那麽難。”

葉孛麻與仁多零丁有著相同的計劃,沒有多話:“我這就去安排人手,立刻趕回去。”

還來得及,兩家的部眾都好調集。而青銅峽的守軍,鳴沙城的守軍,主力都不是嵬名家的部眾,這樣一來,要占據那一片地難度也不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