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三章 羽檄飛符遙相系(二)(第2/2頁)

她忍不住駁斥道:“國勢衰落有怎麽樣?之前我們還不是打得宋人狼狽而逃嗎?還不是攻下了鹽州嗎?就是遼國,不是我們被宋人給牽制著,他敢進我國中半步?!”

“若太後當真有膽,那就回師攻遼!”嵬名濟的話,讓梁太後更加確認了自己的判斷。

梁乙埋耐下性子苦口婆心地勸說著嵬名濟:“瀚海就在身後。想退回去的話,拼盡了馬力,不顧惜戰馬的損傷,也不是不可能。但失了戰馬,鐵鷂子還能跟遼人一較高下嗎?就算手中拿著鋼刀和身上穿著鐵甲,沒有馬那就什麽也不是。”

“誰說擋不住的?進入興靈之前,還有克夷門【今寧夏烏海市南】一關!三山夾持的險要之地,遼人想要突破,還沒那麽容易!”

“興靈的空虛,所有人都是知道的。遼軍突破黑山的北疆防線之後,到興靈除了克夷門一處關隘,就沒有別的阻礙了。而克夷門的右廂朝順軍司僅存的千余老弱殘兵,能阻擋至少為數上萬的遼軍嗎?這是不可能的!現在能派上用場的,也就鹽州這裏的兵了,若是再拼光了這些子弟兵,可就連落腳的地都沒有了!”

遼人占了興靈、黑山,宋人占了銀夏、河西,大白高國的國土除了荒漠和山巒之外,就只剩一個鹽州。要想收回其中任何一處,就要有另外一方的支持。現在遼國明擺著要與宋人平分西夏,宋人縱有不滿,但終究還是會答應下來。這樣的現狀,梁乙埋升不起半點戰意。

而他如此態度,卻讓嵬名濟的眼神越發的陰郁起來,“若不敢決死一戰,就退位讓賢吧,大白高國的國運,還是該掌握在我嵬名家的手裏。”

梁太後聽得越來越怒,最終忍不住叫道:“嵬名濟,你是不是要做反了?!”

“糟!”梁乙埋大驚失色,這句話不能說的!

還沒等他出言緩和,嵬名濟已經陰狠地笑了起來,“做反?……早就該反了!”

梁乙埋一下就變得面無人色,梁太後則指著嵬名濟,對在場的其他將領怒聲問道:“你們就看著他發瘋?!”

無人回話,嵬名家的將領們都沉默著,眼中閃著沉沉的光,讓人看著心頭發寒。

見他們沒有半點反應,梁氏終於慌了神,提聲對外大叫著:“來人,快來人!”

嵬名濟面無表情地從腰間抽出腰刀。今天的軍議是倉促中召集眾將,又是在軍營中舉行。將領們佩帶的武器都沒有在入帳前收取。這一下的疏忽,卻是派上了用場。

梁太後嘶聲力竭地叫喊著外面的人進來,嗓子都破了聲,卻是沒有半點回音。而梁乙埋則是苦苦哀求,以至於涕淚俱下。

嵬名濟的心沒有半點動搖,手持鋼刀,殺意凝聚:“還請兩位上路!”

……

從中軍大營中出來,李清用最快的速度回到了他的營地中。

背叛西夏對他來說沒有半點猶豫,下面的人都會支持他的決定。漢人在西夏從來都是被壓榨的對象,稅賦、差役,都是排在最前面的第一等。沒什麽人會對西夏有所留戀。即便是犯了法逃到地下,只要一紙赦書,就能讓他們立刻丟下西夏這張皮。尤其是現在的形勢下,他麾下的漢軍更不會支持繼續與宋人為敵。投靠大宋,才是漢軍上下共同的選擇。

現在唯一要擔心的,就是有人自作主張,先帶了人跑去投誠。四千多漢軍,是李清在大宋立足的根本,也是他為自己爭取利益的本錢。兵力多寡,決定了投降之後官位的高下。若是少得多了,不僅受封的官位要低上幾級,也會被人看成不會收攏軍心的庸將,日後再想出頭,可就難上加難了。

李清一路快馬,只是快到營地門口方才稍稍收斂了速度。就在大營門口,高高低低站著十幾名士兵,其中領頭的一個,就是李清這幾年最為看重的武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