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土中骨石千載迷(十五)(第2/3頁)

只要聽到天子有意重啟資善堂這一句,前面兩條讓人驚疑不定的新聞,便能夠勾連聯系起來。

皇帝的心思終究是還是在新學和皇嗣上,通過對皇子晉爵的安排,以及殷墟發掘的主持人選的安排,極其清晰明了地表達了心意。

“資善堂?”韓岡搖搖頭,“還的確是出人意料。”

資善堂是皇子讀書的地方,天子趙頊登基前,和他的兩個兄弟就在資善堂中讀書。在這之前,真宗也為仁宗開過資善堂。

不過英宗不是仁宗的親兒子,直到最後一刻才被確立為嗣君,似乎就沒有進過資善堂——韓岡不是很確定。對於朝廷故事,由於資歷和家世的欠缺,韓岡在這方面算是一塊短板。

他又說道,“但以均國公的年紀,未免太早了一點,揠苗助長可是不好。”

也許在皇帝眼中,這還真是妥協了。對一心想要用殷墟撼動新學地位的韓岡,先打了一個巴掌,然後不得不給顆甜棗來安撫。同時,給韓岡一個潛邸重臣的好處,就像掛在驢子前面的一束草,也可以讓他考慮著日後在新朝秉政,眼下就少一點折騰。只是就一般的情況來說,以當今天子的年紀,這應該是二三十年後的事了:除了英宗之外,之前列位的大宋天子,都是活到了五十以後——盡管沒有一個過花甲的。

能維持住新學的地位,能安撫韓岡,還能讓他安心等待二三十年,這可算是一石數鳥的好主意了。

韓岡真還沒想到趙頊敢將資善堂當作好處來安撫自己。這怎麽能算是補償?

趙頊終究是要他韓岡來保著如今唯一的皇子。留在未來的皇帝身邊,在韓岡身為藥王弟子的傳言流播天下,並獻上種痘法之後,就已經成為既定的事實。讓韓岡去資善堂中為皇子授課,不是獎賞,反而應是一樁順理成章的任命。

“天子的目的是要均國公就學嗎?”蘇頌笑著,聲音更低了幾分,“這一回,可是難得天子願意退讓一步。”

“只要天子沒有明說,詔令還沒有下來,這一事就不能確定,說不定到時候又會有什麽變化。”

“變化應該不至於,宮裏面也是希望看到玉昆你侍講資善堂。”蘇頌停了一下,又道,“可不只是資善堂,天子讓令嶽去主掌殷墟發掘,不是玉昆你最想看到的嗎?”

韓岡點了點頭,算是默認了。

不管皇帝到底是否是想拿資善堂當作補償,僅僅是讓王安石去負責發掘殷墟,韓岡都是樂見其成。這麽做,便是格物致知。不窮於經,而本於實,這就是韓岡加諸在氣學上的根本理念。王安石為了證明新學,卻不得不按照氣學的規則來做事,這自然是韓岡所樂見的。

蘇頌輕嘆一聲,“而且玉昆你能為皇子授書,這一回,千裏鏡的禁令也可以收一收了。”

韓岡微微一笑,帶著點得意。

盡管天子的算盤打得劈啪作響,讓人很不舒服,對韓岡個人,也算不上是補償。可不管怎麽說,這一事對於氣學而言的確是個好消息。

能成為皇子的老師,就代表他的學問得到天子的認同。而千裏鏡與氣學緊密相連,之前氣學因為禁令而受到的打擊,這一回終於可以緩過氣來了。

蘇頌也算是能安心回去觀察星象了。雖然上繳的那一具千裏鏡讓人可惜,但錢財乃身外之物,再造一具也就是了。只要能夜觀天象,身外之物丟了就丟了,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不過能看到這一步人不多。”蘇頌對韓岡說道,“過兩日市井中不是傳言天子禦體欠佳,就是均國公病重需要沖喜,所以這麽心急地給均國公晉封郡王,順便準備重新起用令嶽來穩定朝局。”

趙頊準備讓王安石重新出山,而且掌管殷墟發掘,當然,之後的解讀也肯定是歸於王安石管轄。天子對新學的支持,在這件事上,一點也沒有掩飾地展示給世人。不過此事,乃是讓普通人摸不著頭腦的道統之爭,僅在士林和官場起波瀾,意識形態的問題,眼下還不至於波及到普通百姓。

但帝位的傳承,卻是關系到天下的每一個人。以蘇頌對世間人心的了解,他很清楚,謠言必然會因第二件事而泛濫。

突然之間,將郡王之位賜給才及五歲的皇子趙傭,到底是意味著什麽?會想到這是安撫韓岡的手段,世間又能有幾人?

“謠言就謠言吧。”韓岡端起茶盞,很不在意地說著,“市井中的謠言哪一天都不曾缺,只要不去理它,終究會不攻自破。”

趙頊在六皇子身上下功夫到底是為什麽,大部分朝臣多多少少地能猜到一點。不過對韓岡和氣學的意義,也就寥寥數人能看得透。

韓岡沒打算為此說些什麽,還沒有確認呢,就露了口風,未免太不穩重了,就是確認了,妄加評價,也是平添口舌。至於蘇頌這邊,完全不需要他的多嘴,自然會保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