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十三)(第2/2頁)

“介甫,好久不見了。”司馬光站定了,看著漸走漸近的老朋友,先行拱手一禮,“向來可好?”臉上的神色卻是淡淡的,不見喜慍。

王安石立刻回禮,一揖到底,“君實,多年未曾謀面,看著比舊年要清減了。”

司馬光古井不波的臉上,終於有了點笑容,“勞介甫掛念了。”

見王安石對司馬光似乎毫無芥蒂,兩人也並沒有一見面便火花四射,周至也稍稍恢復了一點揮灑自如的跑堂本事,賠著笑臉將兩人往廳中請:“相公,宮師,外面天冷,請先裏面安坐。”

“說得也是。”王安石點點頭,請司馬光往裏走,“君實天寒遠來不易,還是先到裏面暖和一下。”

周至忙忙請著兩尊大佛和他們兒子進了廳,安排了一個清凈且生了旺火的小廳,熱酒熱茶伺候。待兩對父子安坐,方告辭出來。

“總算是安生了。”

周至點頭哈腰地悄步出廳,此時他背後已經汗水淋漓,冷冰冰貼著脊梁骨,寒意透骨。可終究還是過了這一關,心中也輕松了許多。

正準備辦完剩下的手續,給司馬光安排一個上院,但他的侄兒帶著守門的驛卒又跑了過來,“三叔,韓資政來了。”

“韓資政?!”周至失聲叫了起來,又立刻捂住嘴。他都想撞墻了,王相公的女婿來湊什麽熱鬧,還來得這麽快。

話音未落,韓岡已經笑吟吟地從驛館外進來:“可是司馬十二丈到了?”

“是……是……”周至的舌頭發澀,指著內廳,“就在裏面。王相公和司馬宮師現在就在裏面說話。”

韓岡已經將端明殿和龍圖閣兩個貼職全都辭掉了,現在就是單純的資政殿學士兼翰林學士。本來韓岡甚至準備只留著端明殿一職去兼職玉堂——端明殿學士本就是給資歷深的翰林學士的加銜。這樣去迎接蕭禧,禮節上正好合適。

但上面不答應,韓岡想想覺得謙讓得太過分了也不合適,未免會讓人往王莽的方面去想,還是該是什麽就是什麽比較好。以蕭禧的身份,在禮儀上重視一點也沒什麽。

不過確切點說,這一位大宋君臣的老朋友已經不能叫蕭禧了。因為遼章宗——也就是剛剛夭折的幼帝耶律延禧——的緣故,國書上是避諱改名為蕭海裏。說起來,韓岡覺得章宗這個廟號用在一個夭折的小兒身上實在是不合適。當然,耶律乙辛也不會在乎這一點。

韓岡是在來城南驛的路上聽說了司馬光的消息。他今天在放衙後來驛館,明面上是幫王安石準備搬家的。不過實際上,他是想來跟王安石議論一下政事,主要就是想說一說司馬光。

從禦史們最近的興奮,以及向皇後表現出來的能力來看,還是盡快排除舊黨的幹擾比較好。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在外任州縣中占了很大一塊比例的舊黨成員,很可能會給朝局帶來不可知的變化。

雖然私心裏,韓岡並不是沒有早一點看一看舊黨赤幟,名傳千古的歷史大家的想法——他當年任職京西,曾經拜訪司馬光而不果,這個心願就一直留到了現在——但司馬光比預計的早了兩天進城,倒讓他有些措手不及。王安石如果按計劃在明天喬遷至賜第,根本就不會跟司馬光在城南驛打上照面。

不過既然知道了王安石和司馬光已經在裏面坐著了,韓岡整了整衣冠,方邁步進廳。

周至眼睜睜地看著韓岡走進廳中,心道多擔心也沒用了,以裏面三位的身份,應該不會吵起來吧。他並沒有將司馬康和王旁算進來,那兩位衙內只是插花而已。

“韓資政來了,韓資政來了。”周至的侄兒又跑了過來。

周至瞪了他一眼,“韓資政剛進去了。”

“那是小韓資政,現在來的是許州的大韓資政啊!”周至侄兒慌得一臉是汗,“他和呂樞密一起來的。”

同為資政殿學士的韓維是知許州,也就是昨日才進京,不過是他是照常例詣闕進京,而且還是住在了兄弟韓縝的家裏,根本就沒來城南驛。

王安石、呂公著、司馬光,再加一個韓維,在仁宗時,情誼甚篤,平日裏多聚會於相國寺外僧坊中,人稱嘉祐四友。這是周至知道的。

但王安石主持變法後,呂公著、司馬光和韓維全都跟他翻了臉,現在三對一,不對,有個小韓資政,那以一當二也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