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官近青雲與天通(二十三)(第3/3頁)

福寧殿中,向皇後仍陰著臉,氣憤填膺,說不出話來。

而呂公著的氣質越發純粹,平和淡定,不見喜慍。

這是呂公著在表態。

表明與王安石決不妥協的姿態。

代表洛陽老臣的司馬光今日折戟沉沙,舊黨聲勢大挫,那麽新黨必然氣焰大漲。這樣的情況下,天子定然需要一位堅定的反對者留於朝堂。

除了他呂公著以外,還有誰人可選?就算什麽都不做,也會穩當當地保住現在的權位。

可是呂公著還想更進一步。宰相的地位在樞密使之上。樞密使執掌軍事,而宰相則是軍政無所不統。

眼下王珪出外乃是必然。即便今天已經將所有彈章全部駁回,王珪也必須知趣地出外——這樣還能留一個情面,若是還不知趣,那就沒什麽人請可講了。

當王珪離開,空懸下來的宰相之位,在兩府中以資歷論,呂公著自問不作第二人想。其余人不是資格不夠,就是進入兩府的時間太短。

只有唯有一點,就是他是舊黨。如此一來,即便是新黨中資歷淺薄如蔡確,中立的唯唯諾諾如韓縝,也有了跟自己競爭的資格。今日在殿上蔡確會跳出來,正是為了一個宰相之位。

呂公著無意改弦更張——即便他這麽做了,壞了名聲後,結果只會更差——那麽能做的就只有一條:便是更加堅定地反對新法。一個保持為國事而不惜自身的舊黨,與一名新黨中人同掌大政,就是天子唯一的選擇。

至於新法的穩定,在有王安石做著平章軍國重事的時候,天子並不用擔心太多。

這麽多年了,又發生了這麽多事,呂公著已經沒有了與新法爭競的精力,他現在只想保著家門長久。他靜靜地等候著,結果究竟如何,就看天子的反應了。

躺在病榻上的趙頊終於有了動作,他的眼皮眨了起來。

一下,兩下。

然後是第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