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八)(第2/2頁)

韓岡排比句一樣地連番反問,說起來也有了一些火氣。

“外公,爹爹。你們是在吵架嗎?娘說了,吵架不好!”金娘扶著門框,歪著腦袋探頭進來,好奇地張望著。

“怎麽會吵架?是你外公教訓爹爹呢。”韓岡哈哈笑道,站了起來。

“爹爹犯錯了?”金娘黑白分明的眼睛張得大大的,扯著裙裾跨進門來。

“你外公覺得爹爹錯了。”韓岡一把抱起了女兒,和聲問道,“是娘娘讓金娘過來的嗎?”

金娘用力點著頭:“外婆和娘娘說該吃飯了。”

韓岡抱著女兒站起身,“嶽父,還是先過去吧。”

“爹爹,金娘能自己走。”韓家的大女兒掙紮著下地來,去拉著王安石的手,“外公!外公!去吃飯了啦,娘娘說了,今天都是好吃的菜!”

王安石有兩個孫子,九個外孫,而外孫女則僅有兩個。大的那個是長女和吳安持所生,遠在京外。年紀小的金娘則在眼前。雖然不是王旖親生,但金娘活潑可愛的性子也是極討王安石夫婦的喜愛。看到外孫女嬌憨的模樣,心頭的怒氣也如同熱湯沃雪,很快就不見蹤影。

“好好,外公這就起來。”王安石神色也緩和了下來,撐著腿站起身,拉起外孫女倒是走在了前面。

不過拗相公就是拗相公。韓岡根本不指望王安石能在這件事上的立場會有所緩和。

王安石與趙頊有師徒的情分在,更有知遇之恩,滿朝文武之中,會毫不猶豫地站在已經重病不起的趙頊一邊的,王安石必然是其中寥寥數人之一。

韓岡就絕對不會有王安石那樣的想法。名義上韓岡得官是趙頊特旨拔擢,但趙頊用人為的是河湟,而韓岡也給予了十倍、百倍的回報,他不欠趙頊分毫。而且韓岡並不覺得自己的作為是對趙頊的背叛。

一個躺在病床上的癱瘓病人,如果只是一兩個月的時間還能維持心性的穩定。可時間再長一點,整個人的性格會變得更加扭曲,甚至可以說是不可理喻。其實現在已經有一點跡象了。普通的病人還好說,像趙頊這樣的病患,怎麽可能讓他依然擁有舊日的權威?那可是極端危險的一件事。

深吸了一口氣,韓岡跟在了後面。朝堂上的事,還有的折騰,可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在北方,在西北。

從時間上算,種諤差不多也該救下了溥樂城。

對於種諤能不能救下溥樂城,韓岡絕不會懷疑。溥樂城既然一開始就沒有攻破,那麽遼人也不可能再有多少成果,當種諤攜銀夏大軍西來,困於城下的遼軍指揮也該考慮退了。就算種諤不來,韓岡也覺得溥樂城那邊的遼軍該退了。遼人本來就不擅攻城,頓兵城下時間稍長,士氣只會打著滾往下跌。

若是種諤沒有去救溥樂城,就會被呂惠卿給追上,那樣的情況下,他能動用三五百人就很難得了,甚至有可能被呂惠卿直接關進大獄。

不過韓岡現在更關心的是青銅峽的黨項余孽,要是趙隆能將他們徹底解決,就能讓許多人少上一樁心事了。

可惜的是,京城這邊離得太遠了。

也罷,韓岡想著,再過四五天差不多就能知道了。

……

種諤身後已經不再是區區兩三千騎兵,而是整整兩萬兵馬。

葉孛麻和仁多零丁分立種諤左右,攻入興靈之地的宋軍和黨項軍已經匯合到一處,共聚種諤的帥旗之下。

西夏舊都的城墻就在北方的不遠處。但在更近處的兩裏之外,是三萬余從十四五歲的少年到五十六十的老者全都征發起來的遼軍。從千裏鏡中望過去,浩浩蕩蕩,看不到邊際。

雙方兵力超過五萬,這是貨真價實的決戰。

“三萬對兩萬,難怪會敢出來。”種諤收起千裏鏡,看了看左右:“準備好了嗎?”

葉孛麻和仁多零丁在馬上躬身:“只等種帥的吩咐。”

“不會想著臨陣脫逃吧?”種諤問得毫無忌諱。

仁多零丁語氣誠懇:“我等也是大宋臣子,怎敢如此?願效犬馬之勞。”

種諤心中一聲冷笑,手上卻舉起馬鞭,遙遙指著對面的將旗:“那就證明給本帥看吧!”

注1:皇後別稱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