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第2/2頁)

蕭敵古烈,耶律菩薩保拿著民間的傳言說笑,敬意不見半分,卻是戲謔之意更多,自然是對李信並不放在心上。契丹的驕橫乃是一貫如此,對南朝的將領根本都不放在心上,尤其前幾年還逼著宋人割地。西平六州的失陷,也不過確認了耶律余裏是個蠢貨,而當地的頭下軍各個廢物罷了。只是下面的人不配合,比起上層的貴族,地位越低的百姓越是對佛教虔信,對韓岡也更為敬畏。

鬧了個沒趣,耶律菩薩保咂了咂嘴。看著依然擁在城頭上的一排宋軍,又不無遺憾地嘆了一聲,“可惜李信膽小得跟鷓鴣一般,都出戰了,還讓那麽多人守在城上作甚?”

“自然是因為沒膽子啊!”蕭敵古烈心中不屑,笑了幾聲後,臉色一冷,陰狠狠地問道:“要不要殺過去?!”

耶律菩薩奴搖搖頭,“還是再等等吧。既然李信出戰了,應該不會裝裝樣子就縮回去。”

“詳穩,總管,不可小覷那李信。”跟在兩人身後,是易州的兵馬都監,“李信做了多年的將領,南征北戰,陜西、荊南、廣西、河北,天南地北都鎮守過。打過的仗幾十數百,殺過的人成千上萬,不是普通的角色。”

蕭敵古烈立刻一聲冷喝:“想那李信,打的殺的不過是些豬狗一般的蠻夷,可有比得上我契丹男兒的?!”

“都能讓南人欺負,哪裏比得上我大契丹!”

“腳指頭都比不上啊!”

眾皆大笑,紛紛附和,終於不再冷場了。易州兵馬都監嘴唇動了動,也沒再說什麽了。

跟隨大纛和李信同出的只有三百余人,卻是個個高大雄壯,站在最中央的位置,氣勢硬是壓倒了兩翼人數更多的騎兵、步卒。

當這一群人出陣,就沒有士兵在後,最後出來的,是一輛鼓車,被十幾名推著從城門中緩緩駛出。一出城門,節奏徐緩的鼓聲立刻就傳遍四野。

鼓聲不停,鼓車也沒有停,隨著鼓車駛上吊橋,剛剛站定的宋軍軍陣就開始前進了。

馬軍提著韁繩,小碎步的前進,而步兵則踏著鼓點,一步步地徐步向前。

腳步聲與鼓聲匯合一處,不見一絲亂,每一步都撼動著旁觀者的心神。從濠河邊前行了百步之多,方才停了下來。

遼軍的兩名主將一開始還掛著不屑的笑意,可隨著宋軍軍陣的移動,笑容也漸漸收斂。到最後,出城的宋軍前行百步而陣列不亂,蕭敵古烈和耶律菩薩保的臉色全都變了。

兵法雲,軍陣有氣,望氣可知強弱。耶律菩薩奴兩人自然不懂什麽望氣法,但能不能打那是一目了然。

列陣簡單,但列陣後在進退中保持隊形,難度可就要翻了番地往上漲。蕭敵古烈和耶律菩薩保縱然沒有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十步一駐足,二十步一整列,正常的步軍陣列絕不可能一口氣向前走上百余步。

出陣的宋軍總數不過一千五六,但這一千五六,卻絕對是精銳。軍行如山嶽,緩緩壓了過來,甚至給人以喘不過氣來的感覺。

“打不打?”耶律菩薩保低聲道。

宋軍軍陣所處的位置,已經越過了城上守軍的保護範圍。除了八牛弩,就連神臂弓都沒辦法在這個距離傷人了。宋軍主動脫出城墻上的保護,看起來就是要堂堂正正地打上一仗,這邊照理說也不能示弱。

蕭敵古烈猶豫著。陣列不戰是契丹對宋軍時的慣例。自尊心什麽的,根本不放在他們的身上。往石頭、樹樁上撞的那是走投無路的兔子,不是青牛白馬八部落的子孫。

但對面的宋軍這時又有了動作,居於陣後一名騎手從馬背上下來,穿過前方的軍陣,徑直來到陣前。那面血紅的大纛就跟在他身後,同樣從陣後來到陣前。而在那騎手的另一側,跟著一名身材高大的小卒,背著一捆標槍,也是亦步亦趨。

當那名騎手在陣前站定,隨行在後的大纛被掌旗官用足了氣力,一下夯進了土中,旗面獵獵隨風,鬥大的“李”字飛揚,城頭上猛然一陣歡呼,連鼓聲也陡然間高亢了許多。

遼軍一方寂靜無聲,蕭敵古烈和耶律菩薩保臉色陰冷,死死盯著那名金盔金甲的騎手。易州兵馬都監在後小聲道:“那就是遂城主將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