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三)(第2/2頁)

“雖說沒預料到宋人會這般強硬,但幸好事先也有所準備,多虧了尚父的深謀遠慮。”張孝傑討好地笑著。

耶律乙辛搖搖頭,卻沒有半點笑意,“等結果出來了再說吧。”

“那個……”張孝傑又猶豫地問道,“蕭敵古烈和耶律菩薩保該如何處置?”

耶律乙辛想了一陣,最後一擺手:“罷了。讓他們戴罪立功吧……他們送回來的銀絹子女都分賞下去,也免得有人啰嗦。”

“是。”張孝傑領命。收了分賞下來的戰利品,自然不會有人要將兩人重重治罪了。畢竟是耶律乙辛看重的人才,能保自然是盡量保。

“再去信跟他們說,沒事別往宋軍軍陣上沖,教訓了多少次,都白教訓了。”耶律乙辛怒意上湧,“一群記打不記吃的夯貨!”

……

郭逵正忙碌著,距離受到遂城捷報已經兩天了,突入河北境內的遼軍受到了強烈的阻擊,攻勢並沒有太大的進展。受害的村落鄉鎮雖多,但終究沒有讓其深入河北內地。

這幾日,宋遼兩軍在保州、定州大小百十仗,有敗有勝,但幾座城池依然安然無恙,而雄州、霸州那邊,遼軍更是沒能突破三關防線。

遼軍的攻勢遠比預計的要軟弱,事前預測遼軍並沒有做好大規模戰爭的準備,現在看來是正確的推斷。倉促進兵,自然不會有太好的結果。沒有充分的準備,就想打進河北內地,那可是個徹頭徹尾的笑話。而且據細作回報,耶律乙辛自開戰後就坐鎮在析津府,半步不敢南下。

郭逵忍不住都要冷笑,耶律乙辛太過小瞧人了。真宗時遼人犯界,可是太後和皇帝親征的,這才打到了澶州。耶律乙辛擔心背後,不敢出動,這前面的兵馬又怎麽可能有太多的信心?

河北的軍隊縱然再糜爛,囤積在邊境上的兵馬也不是可以輕辱的。任何一座軍州武庫中的兵器甲胄,都能裝備上萬人馬。保甲法更是訓練了鄉中丁壯。一旦朝廷召集忠義鄉兵,邊境上轉眼就能多出十萬兵馬,豈是舊年可比?

眼下當然還用不著召集鄉兵,只要河東兵馬照計劃從太行山方向,抵達了真定府,直接就能配合保州、定州的守軍將南侵的遼軍給殲滅。

郭逵嘴角抽了一下,就是不知道到底是什麽時候能到了,按理說早該來了……

門外的腳步聲由遠及近,郭忠義匆匆踏進房中,興沖沖地說道:“大人,河東的兵馬到了!”

郭逵神色一緩,輕松的微笑出現在臉上。河東的援兵比想象的來的還要遲,遲了最少兩天。不過終究是來了:“終於是到了。”

“多謝韓學士在河東斬首數萬的功勞啊!”郭忠義撇了一下嘴,“他任用的將帥全都給調走了,補上來的都是顢頇無用之輩,只遲了兩天,還算是好的了。”

“別亂說!”郭逵冷喝一聲。次子聰明外露,喜歡招搖,讓他很是擔心。遠比不上長子那般省心。

郭逵的長子郭忠孝,舊年曾參贊軍務,為機宜文字,但此時並不在大名府。郭逵將他留在了東京,讓他好好讀書準備考進士。之前已經失敗了兩回,這一回據說是很有把握了。軍功再多,也比不上一個進士及第,若是郭忠孝能金榜題名,一點軍功又算得什麽?

而且對遼的這一戰,郭逵也沒有完全的把握。萬一這一戰打得不好,帥司行轅中的大小官吏都會受牽連,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裏,郭逵更不會將一枚天鵝蛋放進破籃子裏。

不過現在看來,次子也可以掙一份軍功了。

站起身,郭逵笑道:“現在我們就看一看,怎麽讓客人都留下來吧。”

……

“那就是雁門關?”黑夜中,一人遠眺著群山間一道黑黯幽沉卻有著數百燈火妝點的暗影。

另一人在他身邊低聲道:“正是雁門關。”

“看來路沒白走。”前一人低聲笑了,又是一聲輕喝,“把雁門關攻下來,為尚父祝壽!”

兩人起身而行。

緊隨在兩人的身後,陸陸續續從山林中躥出的身影,竟有數百上千之多。一支突然出現的軍隊,就這麽在夜幕中,向北直行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