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停雲靜聽曲中意(二十六)(第2/2頁)

呂惠卿其實也是一個選擇,不過他宣撫陜西,鬧出了這麽大的亂子,事後肯定要治罪。可若是讓他再兼個宣撫河東,那麽回師後就只能任命他為宰相了。留下這個成例,對國家的未來不好。但任命韓岡為宣撫,那絕對不行!

“韓岡安撫河東。”趙頊以指畫字,打算讓韓岡恢復舊職,看了看皇後的臉色,猶豫著又添了一筆,“安撫大使。”

加了一個“大”字。

在今日的官制上,並沒有安撫大使這個說法。但這就跟當年真宗皇帝為了寵褒王欽若,特意在資政殿學士前面加了個“大”字,變成了資政殿大學士一樣,趙頊是打算給皇後一個面子,反正也只是好聽一點,至少比得授節鉞、宣布威靈的宣撫使要好些,那可是真正意義上的代天巡狩。

只是皇後卻不答應。

宣撫是臨時的差遣,經略安撫使則是要在河東久任。向皇後只想讓韓岡挽回了河東危局就回朝,哪裏可能會答應他去頂替王克臣的位置。就算加了一個“大”字,但本質上看起來也沒有什麽區別。

將良將悉數調離邊境,用了一群廢物守邊,現在遼人都打進國中了,還這麽猜忌賢臣。何況太子怎麽辦?就這麽讓程顥去教?雖然前幾日,程顥上殿的時候表現得也很好,很會教書的模樣,但向皇後就是對他有成見,根本就不想兒子身邊有這個人。

強耐著不說出心中的怨聲,向皇後好言好語地規勸。

半個時辰之後,一從寢宮內殿跨出來,皇後的臉色轉眼就黑了。

方才勸了半天,趙頊終於是給了韓岡一個河東制置大使的差遣,可以統領河東兵馬,經略安撫使也從其號令。雖不是統攝軍政、監司盡為其屬的宣撫使,可也差不太多,且又是一個臨時差遣。

至於參知政事的任命,趙頊並沒答應,而是以員額已滿為借口,換成了樞密副使——政事堂滿員是宰相三人、參政兩人,現如今宰相之位還空一個,而參政的位子則已經滿了——卻正是意料中事。

雖然不能說是稱心如意,不過終究也能算是達成了目的,同時也瞞下了河東的敗局,不讓丈夫擔心。但一番近乎買菜一般的討價還價,丈夫心中那股隱隱的猜忌,向皇後感覺得很明顯。不是針對韓岡,而是連她這個皇後也一並猜忌上來了。這讓向皇後心裏悶得發慌,更是倍覺委屈,她到底為了誰才這麽委曲求全的?!

有這個感覺的並不只是她一人,殿中上上下下都察覺到了。

宋用臣小心翼翼地跟在向皇後的身後,大氣也不敢喘。等到王中正、藍元震、石得一等幾名大貂珰紛紛趕來,服侍著她在崇政殿的內殿坐下來。待皇後喝了幾口熱飲子,神色稍稍緩和,宋用臣輕聲勸道:“官家會明白聖人的苦心的……”

“明白什麽!?”向皇後頓時又惱了,啪的一聲就將茶盞重重地頓在了小幾上,“要是都明白了,官家病情有個反復怎麽辦?!宋用臣,藍元震,石得一,吾就在這裏跟你們說明白了,河東現在的局勢若有一字半句傳到天子耳朵裏,你們就可以去死了!!”

向皇後俏臉含煞,眼尾上吊,氣呼呼地拿著三人泄憤。三名大貂珰連忙跪下,指天誓日,絕不會讓官家聽到半點風聲。

三人其實都是宮中頂兒尖的大宦,都有了武職,屬於兩府的管轄範圍。實際上就算是皇後,也不可能一句話就將他們給處刑。但萬一天子真出了事,他們的一輩子也就完了。小命不一定會丟,可被降罪後下半輩子去守廟,那比死都可怕。

“王中正。”向皇後又轉向另一位大貂珰。

王中正俯首帖耳:“臣在。”

“你也戒令班直,不可妄傳一句,違者嚴懲不貸。”

王中正的地位與其他三人不同。以他的過往戰績,換做不是閹人,樞密院都能進的,向皇後自然不能對他喊打喊殺,口氣也是緩和了許多。

“臣遵旨!”王中正行禮,“還請聖人放心。”

“放心……”回頭看著福寧殿的方向,向皇後苦笑中滿載著傷感,“如何放得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