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金城可在漢圖中(十一)(第2/2頁)

“二十天,不對,這信是昨天從銅鞮縣發出來的,到今天就只剩十九天!十九天!十九天後援兵便能到了!”

河東經略使的臉色一改半個月來的蒼白,滿面紅光。

他晃著手中的一頁信紙,如同抓著一根救命稻草,中氣十足地大喊著,“只要守住十九天!十九天!援兵就能到了!到時候,將北虜盡滅在太原城下!”

王克臣雙眼神光湛然,環掃四周,“這是制置使韓樞相說的!!!”

……

“蕭安素應該快到太原了吧?”

烽火山城上的蕭十三意氣風發,攻下雁門的是他的人,拿下代州的也是他的人,現在第一個攻去太原的也是他的人。如此武功,一時無人可以匹敵。

“只有先攻下榆次縣,防住河北軍,才能算是安心。”就在蕭十三身邊的張孝傑輕嘆一聲,“更別說我們在河東人生地不熟,不比河北,萬一走錯了路,可就麻煩了。”

一名北院樞密使,一名南院宰相,兩位大遼的重臣站在宋國國中的險關之上,遠眺群山峻嶺,一時氣象迫人。

“有人帶路,何須擔心。”蕭十三仰頭哈的一聲笑,“這些商人,吊死他們的繩子他們都敢賣過來。”

“聽說前幾日,樞密殺了一戶商人?”張孝傑忽然問道。

“又不是大遼子民,殺幾個搶幾個又能有什麽大不了的。”蕭十三哈哈大笑,“他家的幾房妻妾和女兒都不錯,若相公有興致,送你一對如何?”

“他們為我大遼做事,好歹留他們一條狗命才是。”張孝傑無奈地搖了搖頭,“漢人有個說法,叫做千金市馬骨。留著他們,重用他們,能引來更多南人投效。”

千金市馬骨的故事,蕭十三也聽過,不需要張孝傑多解釋,“聽說韓岡之前是準備用商人來跟尚父談判?”

“沒錯。”張孝傑冷笑道,“堂堂韓學士,藥師王佛弟子,都是菩薩了,想不到也會犯蠢啊。真不知道他是怎麽想的,竟然敢相信那些商人。”

“不說是市馬骨嗎?”

“這哪裏是市馬骨?這是放賊入庫。”

“反正那是尚父的事,讓尚父去操心好了。”蕭十三搖搖頭,“其實說起來將事情鬧大的還是陜西宣撫使呂惠卿。南朝的朝廷當還沒有毀約背盟的想法。”

張孝傑冷聲道:“南朝的兩府並不是鐵板一塊,肯定是各有各的盤算。但呂惠卿是誰任命的?這一回宋人的朝廷縱然給呂惠卿坑苦了,卻也是他們自作自受。”

蕭十三點點頭,笑了一下。心中在想,天底下的烏鴉一般黑,張孝傑說宋國朝廷的宰輔們各有各的盤算,難道在大遼朝中就不是這樣了?張孝傑下的判詞,還是以己推人的成分居多。

“雁門關打下來了,石嶺關打下來了,代州也打下來了,也就忻州未下。若能攻下太原城,忻州自不在話下。局面之好,攻勢之順,就是當年承天太後領兵攻到澶州城下也是比不上的。”蕭十三眼神閃爍不定,“以相公的看法,接下來當如何做?”

張孝傑不假思索地便說道:“以打促和。見好就收。”

蕭十三驚訝張大了雙眼,問道:“你跟尚父說過了?”

“這正是尚父的打算!”

張孝傑這個漢人越來越受耶律乙辛的信重了,這讓蕭十三很不舒服。不過對眼下局勢的判斷,這一點他是能認同的。

越是深入河東,遼軍面臨的危險就越大。河東的土地對喜歡縱馬追風的契丹鐵騎來說,實在太過狹促。進退只有幾條路,就像鉆進風箱裏的耗子,指不定就給人活擒了。

見好就收,這是蕭十三等幾位主帥的共識。退回來守住赤塘關、石嶺關。

一名騎手自南而來,穿過了南下的隊伍,一直沖到了關城腳下。

片刻之後,一名親兵走了上來,遞上了一封信。蕭十三展信一看,臉色便是一變。

“怎麽了?”張孝傑在旁詫異地問,蕭十三去年親手給幼主灌了藥,都沒有變過一下臉色。

黝黑的臉龐如陰如晦,蕭十三陰沉沉地說道:“韓岡將至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