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枕慣蹄聲夢不驚(十三)(第2/3頁)

不過現在身份也的確不同了。韓岡無奈地搖了搖頭,放棄了去查看敵情的想法。

只不過他想去城下也是一時心血來潮,不然韓岡也不會如此幹脆地放棄。具體的戰術安排,他已經分派了下去,並不打算多幹涉,這也就使得韓岡現在很是清閑。上午剛剛巡視過營地,又批完了公文,現在除了對著沙盤,卻也沒有別的事可做了。

雖然因為石嶺、赤塘二關就在左近,百井寨的布置遠比不上關西的邊境要隘——關西的邊防要塞,往往就是一處主寨配合六七副堡,加上遍布附近各處要點高地上的望台,方才交織而成一道堅固嚴密的縱深防線——不過百井寨的布置也不算差,其依山而立,虎視官道,外有高墻深壘,內則不缺水源糧草——尤其是水源,百井寨之名雖然誇張了點,但地下的確是多水脈,內外也多泉眼。

且在其所處的山峰峰頂,也設立了一座從屬的小寨,屯以兵馬,以防敵軍攀上峰頂居高臨下。山峰雖不高,卻也不是那麽好爬上去的。如果硬攻的話,就得做好慘重傷亡的準備。

陳豐見韓岡沒有再想著往前線上跑,也算是松了一口氣。平靜下來,才發現身上的內裳已經為汗水濕透了。

朝廷鼎臣,威儀自生,方才只是被韓岡瞪了一下,就感覺整個人被凍住了。人都說見一次皇帝,都跟過鬼門關一樣。現在只是宰臣面前都這樣心驚膽寒了,真到了文德殿上,官家一皺眉,那不是都要嚇死?!

輕手輕腳地走到韓岡身後,陳豐將視線投向面前的沙盤。通過對原百井寨中官兵的詢問,以及飛船的偵查,百井寨內部的詳圖都在沙盤上展示了出來,每一間營房、每一眼水井、每一座望樓,甚至連幾處安置在山嶺上的暗哨的位置都在沙盤上標識了出來。

不過韓岡並不是在看百井寨,而是沙盤上更北面一點的地方。

在韓岡的指揮下,攻到百井寨下的宋軍依然是有條不紊地做著準備,僅僅是派出遊騎巡狩城下,尋找守備空虛的地方,並不急於大舉攻城。

韓岡的目標是圍城打援,最希望的就是能用百井寨調來石嶺關或是赤塘關中的守軍。縱然心知忻州危急,但攻取百井寨的準備依然是不緊不慢。

安置八牛弩的高台,防備石嶺、赤塘二關援軍的木柵,以飛快的速度在城寨外成型。城寨中的守軍竟然沒有出城幹擾,而僅僅是拿著神臂弓射擊。

百井寨的兵力的確不多,但既然有石嶺、赤塘兩關在後為奧援,實在不該這樣等著挨打。

遼軍在城池攻守戰術知識上的匱乏,讓韓岡得以從容布置。越來越重的壓力,正隨著時間一點點地壓向了百井寨的守軍。韓岡相信,百井寨中的遼軍的神經不可能繃得太久。

習慣性地屈指敲了敲沙盤的邊框,韓岡輕吐出一口氣。最多再有兩天的布置,就可以發力攻城了,到時候,說不定能一舉攻破三關。

韓岡正對著沙盤左右盤算,卻感到身後一陣風起,帳內也亮堂了起來。他訝異地轉過頭,怎麽有人不通報就進他的營帳?卻見是一臉喜色的折可大,而守門的兩名親兵則慌慌張張地跟了進來,一左一右地夾著他。

“有何事?”示意兩名玩忽職守的親兵退下,韓岡回身問著。

折可大看模樣就是興奮得難以自抑,連請罪都忘了,“樞密,麟府的援軍到了!”

“什麽?!”卻是陳豐沉不住氣地叫出聲來。

“領軍的是折府州?”韓岡安安穩穩地坐下來,不過眉心微皺。

折家的兵馬來得太快了,比預計的要早了好幾天。

從府州往忻州一路翻山越嶺,雖然東西相隔的直線距離也就四五百裏,但正常的行軍是不可能這麽走。通常是先向南到麟州,然後渡河經嵐州至太原,最後從太原北上,這算是山路走得少的路線了。麟府軍這一回卻直接殺到石嶺關北,自然不是這一條路,而是更北面一點經過岢嵐軍的小路。

且大隊的兵馬跑不了那麽快,也很難抄小路,想也知道絕不會是主力,只可能是前鋒。也不知有多少人馬,別三四百就打發人了,即便肯定是精銳,也未免太少了一些。

折可大這時終於知道正了正儀態,躬身道,“稟樞密,麟府的折克仁所部已經抵達了忻州地界,並已與秦琬部會合,遣來的報信之人正在營外等候。”

“哦?是折十六到了?!”證實了猜測,韓岡卻露出了訝色。

折家的情況他很了解,折克仁雖然官位不高,可這兩年他正掌握著折家近三分之一的子弟兵,能跑這麽快,當也是統領精銳的本部,而不會是臨時配給他的人馬。只是不知是不是他手上所有的兵馬。

“正是家叔。”折可大點頭道,“家叔所領七百部眾皆是有馬步人,所以為先鋒。奉了家父之命領兵兼程來援,而家父所率本部兵馬則還需幾日工夫。另外來此的也是家叔的身邊人,末將認識他,不會有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