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何與君王分重輕(二)(第3/3頁)

皇後聚精會神,“如何改?”

“奸猾之徒融錢鑄器,其本因就是錢價太賤,可供牟利。所以鼓鑄大錢勢在必行,折五錢該鑄,當十錢亦無妨。”在韓岡看來,一枚銅錢的面值,至少要跟其中內含的材料市面價值相當,而不是以官府直接從礦山收購銅料的價格來計算。這樣才能防止如今屢禁不止的毀錢取銅的行為,“可一旦鑄造大錢,又會有賊人去盜鑄。一枚折五大錢,論其材料僅當兩三枚小平錢。熔小錢,鑄大錢,其利倍之,鋌而走險者自是剿不勝剿。”

“樞密請繼續說。”

“銅有紅銅,青銅,黃銅,白銅之分。其區別,只在材料。如今市面上的錢幣盡為青銅錢,所以能夠熔小錢為大錢。”

“只要把大錢換成紅銅就行了?”

“黃銅更好。用真鍮鑄錢,折十是理所當然。”

黃銅錢至少在這個時代韓岡還沒見到過,但他前世的記憶裏,的確見過黃銅古錢,可能是之後幾百年的產物。而黃銅器,此時市面上也有,只是多稱為鍮石。色如黃金的,稱為真鍮,價格遠在普通銅器之上,以官造為多。可見用黃銅鑄錢,沒有任何技術上的難題。

紅銅是純銅,這個時代的銅合金還有青銅,黃銅,白銅。在韓岡看來,與其爭執於面值,不如先從材質入手,讓人一眼可辨。後世的硬幣,一眼看過去,材質就不盡相同。或許內裏一樣,但外面的鍍層始終有著區別。小平錢是青銅材質,如果折五、折十錢是黃銅,想要將小平錢熔錢盜鑄成大錢根本不現實,能成功也無利可圖。

而且更大面值的錢幣也可以打造,不一定是鑄。不過那要放在以後了,慢慢來。

韓岡入殿早就超過預定的時間了,宰輔問對極少有這麽長的。宋用臣有些心急了,接下來還有不少事等著皇後。

“聖人。”見議論錢法差不多了,宋用臣再一次提醒向皇後。

向皇後這一回終於點點頭,對韓岡道“樞密既然回來了,六哥的學業也要拜托樞密了。樞密可千萬別忘了。”

韓岡起身行了一禮:“陛下之命,殿下所托,臣如何敢忘?”

注1:宋元以來我國航海者對於今黃海分別稱之為黃水洋、青水洋、黑水洋。大致長江口以北至淮河口海面含沙較多,水呈黃色,稱為黃水洋;北緯34°東經122°附近一帶海水較淺,水呈綠色,稱為青水洋;北緯32°—36°、東經123°以東一帶海水較深,水呈藍色,稱為黑水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