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欲雨還晴咨明輔(三九)(第2/2頁)

金悌轉過身來,蒼白的臉上沒有一絲期待,聲音幹啞地問著,“什麽喜事?”

“大喜事啊,金大使。韓宣徽今天遞了劄子,說是要請朝廷出兵援救貴國!”

“韓宣徽?!”

金悌和他的同伴們都驚呆了。

“怎麽,還不知道韓宣徽是誰?”來報信的禮官顯得很吃驚,瞪大眼睛,“就是種痘……”

“知道!知道!知道!”

金悌的頭點得如小雞啄米,一叠聲地表示自己很清楚韓宣徽究竟是何方神聖。

“只是前日在殿上,韓宣徽一言不發,今天又突然上書,金悌實在是沒有想到!”

“哎呀呀,大使你是不知道韓宣徽這個人。韓宣徽向不輕言,言必有中。他既然說了,肯定是深思熟慮之後才做的決定。”

“原來如此。”

金悌點了點頭,正想細問,就聽那禮官劈頭蓋臉地一頓話砸過來。

“韓宣徽既然上了書,那麽太上皇後就不會駁他的面子。兩府一般也不會否決。若說到兵事,當今朝中,也就是韓宣徽和呂、章二樞密了。遇上四方兵事,有韓宣徽提議,章樞密再支持,沒有不通過的。”

想起前日殿上,力主用武的章惇,金悌一口氣長舒出來。大宋國中兩名地位最高、且又在京城的帥臣都表態要出兵高麗,想來就不會有什麽問題了。不過想是這麽想,但細節呢,怎麽出兵相助,什麽時候出兵,這些地方才更為關鍵。

“若是當年的王樞密還在,可就更好了。那可是手把手將韓宣徽給教出來的,一肚子的兵法全都傳給了韓宣徽。”那禮官扯著金悌的袖子,湊近了說話,“大使你是不知道啊,說到韓宣徽的學問,聖學是張文誠先生所授,如今已是名垂天下的大儒。醫術,是孫藥王親傳,一個種痘便救了幾千萬條性命,其他還有更多,聽說正在研究怎麽剖腹救難產,太醫局下面的醫工快給他操練得趕上華佗了,你說厲不厲害?”

“的確是厲害。”金悌點頭,表示同意,正要再說其他的,卻被禮官又搶前了一步。

“這打得遼人魂飛膽裂的兵法,就是王樞密傳下來了。那王樞密可真是能耐,不要錢糧、不要兵馬,在關西三年,就把熙河路給拿下來了,還順便提拔了韓宣徽。另外,打到西域去的王團練,跟宮裏的王留後去蜀中平亂的趙鈐轄,都曾在王樞密帳下聽命,也就韓宣徽的表親,最近剛輸了一陣,其實之前也打得很好,章樞密帳下第一得力的大將,荊南和交趾都參加了,就是這一回不小心輸了一陣。”

金悌張了張嘴,“我說……”

“大使你想想……”禮官根本就沒在乎金悌想說什麽,“教出了這麽多將帥,本人又會是什麽樣的水平?!可惜天不假年啊,要不然有他掛帥,這一回連幽雲十六州都給奪回來了。”

禮官絮絮叨叨,話題已經離了正題不知多遠。金悌心中急得如同有猴兒在撓,抓心撓肝的,恨不得掐著對方的脖子,讓他說重點。

“天使到!”外面拖長聲音的通報終於打斷了禮官的話。

一群人匆匆趕到外院,只見一名身穿紫衣的內侍已經進了院中,見到金悌和柳洪,便立刻拖著腔調道:“太上皇後有旨,著高麗國使金悌、柳洪速速上殿。”

金悌強壓著興奮,再一次來到垂拱殿。

殿上宰輔與前日並無差別,不過金悌的心境已經變了。

畢恭畢敬地行了大禮,太上皇後的聲音從簾後傳來:“金大使。”

“下臣在!”

“這幾日朝廷都在計議如何援救高麗,不意北虜早就在之前就攻下了開京。”

皇後的開場白讓金悌心中一凜,一字一頓:“城雖破,國未亡。”

“但也有消息說,王徽已經降順了。如果高麗上下全數降伏,甘願為北虜爪牙,中國也只能放手。”

“殿下!”金悌脫下頭上的官帽,跪倒於殿上,急叫道:“下國向慕中華,雖在海外,三尺童子亦知忠孝仁義,豈會為韃虜蠻夷所屈。縱有屈,也只是敷衍而已。等中國援兵至,必當揭竿而起。何況唇亡齒寒,高麗降伏,遼國勢力更增數成,大宋若坐視,難免日後之憂。”

“韓宣徽也是如此說。高麗即是中國藩國,貢事勤謹,在情在理不能不救。”

金悌瞥了一眼韓岡,那位年輕的大臣依然跟前日一樣,石雕木偶一般不動不言。

“所以朝廷現在也決定了,還是要出兵援助高麗。”

金悌臉貼地:“中國相救之德,下國千歲萬年亦不敢忘。”

“不過中國剛剛與北虜一番大戰,再起大軍尚有些困難。但如韓宣徽說,至少也要保住一點血脈。所以先出動水軍一部,與貴國聯絡上,然後再決定行止。”簾後的聲音稍稍一頓,“不知金大使、柳副使,你二人中哪一位願意回去聯絡國中的忠臣義士,配合我官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