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歲物皆新期時英(六)(第2/3頁)

看韓絳現在閑雲野鶴的做派,當也不會久留。而韓維、韓縝也都六十多歲,在朝堂上沒幾年了。韓家的子侄,未來十幾年,說不定都要靠蔡確、章惇他們關照,沒必要逗留太久,以至於惹人議論。

清除任何一個有可能上位的潛在對手,這應該是蔡確想要做的。而短時間沒有進入東府想法的章惇,就是最好的盟友。

只是蔡確真的這麽信任章惇?而章惇當真就對宰相之位沒有興趣?

應該不可能。可如果章惇真的想要宣麻拜相,必然要利用任何可以利用的力量,包括借重自己的影響力。正是因為章惇暫時沒有那個想法,才會擺出了與蔡確合作的態度。但章惇不可能白白與蔡確合作,不知蔡確拿了什麽與他作交換。

韓岡猜測了一下,確定不了究竟是什麽條件,打算改天問問章惇去。

究竟是怎麽回事,韓岡很快就拋到了腦後,由得他們鬧去,他現在要做的事很多,沒精力多分心。要有閑空在朝堂上爭鋒,就不會辭去樞密副使的差事。

李誡來了信。

韓岡一邊吃著類似於後世餛飩的馉饳兒,一邊看著信。

李誡眼下正在河東去修軌道。從三交口往北一直到忻州,那一段在兩山之間的谷地中,還要越過一重關隘,算是最難修的一段。不過以現有的技術,還是能夠解決問題。

只是究竟是穿過石嶺關還是繞道赤塘關這件事上,李誡與其他人有了異議。

從太原往代州,赤塘關道路遠比石嶺關好走。可如果要說哪條道比較近,肯定是石嶺關。

從太原北上忻州,一條路向北穿過石嶺關就是了。但石嶺關山勢峻險,進出關口坡陡彎急,軌道想要走石嶺關,需要鑿山開道,不是做不來,可至少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人工。而向西繞道赤塘關,一來一去多了七八十裏路,但除此之外就沒有太大的阻礙。穿過十余裏的山谷,再轉而向東,就是石嶺關背後了。

開國之初官軍伐北,久攻晉陽【太原府】不下,便移兵石嶺關,意圖阻斷北方的契丹援兵,孤立晉陽城。但石嶺關關險難克,便又分兵先攻赤塘關,繞道石嶺關後,前後夾攻,方才攻克。這一回宋遼大戰,如果不是蕭十三主動撤出兩關,韓岡的主攻目標也只會是赤塘關。

繞路是沒什麽,避開了困難的地形也方便修路。可八十裏的彎路就是多八十裏的成本,維修、運作都大大多於直接穿過石嶺關。李誡主張鑿山開道,走石嶺關,而其他人則是想按照先期制定的計劃,繞道赤塘關。

韓岡從心理上支持李誡,只是並代鐵路若遲遲不能通車,河東的經濟復蘇將會遙遙無期。

而且西府中薛向年紀也不小了,正在爭取近年內將泗州通向京城的軌道給鋪設出來。京泗鐵路,他仿照河東的命名法,連這一條軌道名字都給預定好了。只等著並代鐵路完工,估計他是沒耐心多等。

遲一天通車,朝廷就多損失一份收入,李誡想要鑿通石嶺關的計劃,韓岡也無法支持。

“什麽時候能有蒸汽機就好了。”韓岡不是第一次這麽想了。每次看到騾馬拉著車廂行走在軌道上,都會湧起同樣的想法。如果有蒸汽機車的話,走石嶺關或許不一定要鑿通關隘。

幾口吃完了夜宵,韓岡從書桌旁的多寶格上,拿下了一支長條形的木匣。

木匣中放著一卷卷軸,張開來卻是一張繪制得十分精細的圖標,乍看去像是升官圖,但又有很大的區別。圖上的線條是樹狀的,分叉很多,類似於但現在已經有了很大名氣的生物樹,卻又有很多地方聚合為一。

這不是什麽升官圖和生物樹,而是韓岡私下裏繪制的科技發展路線圖。

韓岡在圖上做的標記,除了他本人以外沒人看得懂,上面的符號讓整張圖看起來就像是某個與算學有關的圖表。就像新一期即將刊印的《自然》之中繪出圖來的賈憲三角。

這一期《自然》中的數算一章,將會有對賈憲的介紹。同時還有將賈憲的增乘開方法和增乘方求廉法,用現在逐漸規範起來的數學符號和數學語言,重新加以解釋和闡述。

司天監中不是沒有人才,在算學上,有很多能力出眾的伎術官。賈憲就是其中之一。他的《黃帝九章算經細草》在世間流傳很廣,程序化的高次冪開方法讓多少數學家受益匪淺,只是本人早就不在人世,這讓韓岡覺得十分遺憾。若是賈憲仍在人世,他的科技發展路線圖上能填上的空缺會多上許多。

蒸汽機在路線圖上排在了很後面,之前有鍋爐、抽水機,活塞,齒輪,軸承,還有壓力計,閥門。韓岡對蒸汽機的發展了解得很膚淺,也只能列出這些發明創造,而且並不確定哪些可以省略,哪些是絕對必要。相對於諸多前置科技,蒸汽機的理論卻很容易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