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一)(第2/2頁)

蔡確也沒打算多說,有的是人可以在禦史的人選上插話,沒必要他親自開口。

禦史們這一回跳出來的幾個都是資歷比較老的,看到他們的下場,其他禦史必然會受到影響,而變得不敢彈劾大臣。等過段時間,就正好可以以屍位素餐為由,將他們一股腦給清洗了。

至於李清臣,看太上皇後的態度,估計也做不了多久了。

李清臣是聰明人,在殿上看見勢頭不對,就幹脆裝聾作啞,一直到最後,向皇後叫他出來整頓殿上綱紀,才站了出來。

禦史獨立性很高,禦史中丞不必為他的僚屬的行為負責,只是這一回,蔡京造成的影響太過惡劣,雖然暗地裏叫好的很多,不過李清臣還是難辭其咎。

大概就是出典州郡,在哪個大郡做個知州,歇息上幾年。不管怎麽樣,都不會重懲。

確定了對蔡京和涉案禦史們的處置,向皇後沒有心情多說別的話,也無心與宰輔們議論軍國重事。韓絳、蔡確知情識趣,領著執政們都退下去了,離開了崇政殿。

韓絳一人領頭在前,蔡確、章惇、張璪、曾布、蘇頌、薛向,這是兩府宰執們離開殿上時的順序。

不過出了殿門之後,在回到政事堂及樞密院之前的一段路上,宰輔們一般都會找人聊上兩句,縱然各人之間或有各種各樣的舊怨和齟齬,可表面上的功夫都會做到位。

可今日離殿後,穿過長長的廊道,宰輔們之間的位序都沒有任何改變。

“嗯?怎麽在那邊?”

出了宮城,沒走多遠,薛向突然扭頭朝文德門的方向望過去。

幾名宰輔隨即一同扭頭,只見方才大鬧朝會的幾名禦史此時剛出了文德門,正往右掖門緩緩而去。

旁邊還有班直隨行,甚至有押送的味道。

人不少,可蔡京卻是孤伶伶地單獨走著。趙挺之幾人,明顯地跟蔡京拉開了距離。

“狗一般的東西。”蔡確哼了一聲,眼中滿是快意。不想做狗的蔡京,卻變成了落水狗,這哪能不讓他感到痛快!?

“可惜了他的一番心機啊。”曾布冷嘲著,這又是一個正常做事的官員,被不按理出牌的韓岡給幹掉了。

韓絳、章惇、張璪、薛向無不露出了深有同感的神情。

就憑蔡京敢當著文武百官的面,直言太祖曾是周世宗忠臣,傳出去必然聲名大噪。敢說直言,為國無暇惜身,這都是禦史的優良品質,直言犯上,完全是立功受勛的表現。

可惜他指責的是韓岡,而且是不惜用自己晉升兩府的機會去反擊的韓岡。

尋常禦史彈劾重臣,在最壞也不過是貶斥出外,然後升官回京的流程保護下,求得是一舉功成,從此名震天下。最好能像韓琦一般,一紙撂翻四宰執。

但蔡京今天的舉動,分明就是為了求名而來。任誰都知道現在沒人能夠扳倒韓岡,王安石都只能用自己平章之位,將韓岡從樞密副使的位置上給拉下來。蔡京不會蠢到以為自己能憑自己的攻擊幹掉韓岡。

不求獲勝,只求一個名聲,蔡京的成功性本來是很大的。

換做是其他宰輔,或是韓岡采用正常的處理流程,請求皇後給個公道,逼皇後做出抉擇,那樣蔡京就能達成目的了。

不過是貶官出外,可從此就名震天下。不論世人是不是將他銜之入骨,但士林和官場上,都會有贊許他的聲音。有了名聲,官位還會遠嗎?

但韓岡的瘋狂舉動,讓他的小心思從此化為泡影。

他這輩子就只能成為韓岡的影子,唯一的作用就是被人利用來牽制韓岡。

就是現在的小皇帝親政,又或是出了什麽意外,換了其他宗親做天子,只要想要壓制韓岡,便會想起今日的賭約。

將蔡京丟到京外,然後當面將此事給韓岡一提,韓岡就是已經做到了宰相,也不得不老老實實地辭官——大臣可以在同僚面前厚臉皮,但皇帝表現出趕人的態度,也只能聰明地請辭了。

即便蔡京的才幹足夠搶眼,以後掌控朝堂的皇帝也不會想要重用他,讓他回京就任要職,因為韓岡遠比他更為出色,更搶眼。為了壓制韓岡,區區一個蔡京,只是一個隨卻隨用的犧牲品。

“蔡京求仁得仁,又有什麽好計較的。”蘇頌冷淡地說道,然後轉身往西府走去。

不是要讓朝廷不去重用韓岡嗎?這回他已經完成心願了。

求仁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