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修陳固列秋不遠(十二)(第2/3頁)

不過蔡京沒有無疾而終,他很快就習慣了。

出了街巷,就轉去了皇城的方向。

蔡京今日上任,當然不能先去厚生司報道,而是得先拿到除授差遣的告身才行。

他現在已經不再屬於獨立的台諫官體統,而是又轉回到了中書門下,告身的獲取,也必須從中書門下拿到。

由於蔡京的本官只是正七品的員外郎,他的任命並不由中書門下直接管理,而是前身為磨勘京朝官院的審官東院。六品以下京朝官的考核、任免,皆有審官東院負責,除非一些特例。但那些特例,他們的考核大權,依然是在審官東院手中。蔡京是特例,特旨打發回厚生司,但他並不清楚他是否是要去審官東院拿告身,還是去政事堂拿。

看到前面引路的堂後官所走的方向,蔡京確定了,不是去審官東院,而是去政事堂。蔡京曾經在裏面工作過多時的政事堂。

慢慢地走過有些陌生的走道,也就在幾年前,他還是其中的一員。

一些熟識的面孔,從身側冷冷淡淡走過去,仿佛根本就沒看到蔡京他這個人。但在周圍暗處,卻有人偷偷窺視,偶爾一聲嗤笑,從樓閣中傳出來。

蔡京權當沒聽到,一步步地走進政事堂內。

但蔡確沒有出面,參政們更沒有,中書五房檢正公事同樣避而不見,出來的是吏房檢正朱服。

熙寧六年的榜眼,如今已經在中書吏房做檢正公事,可以說是官運亨通,就像當年的蔡京一樣。

朱服與蔡京也是認識的,說不上有什麽來往,但也算是點頭之交。

見了蔡京,朱服先行拱手一禮:“元長來了。”

蔡京回了禮,“蔡京這是奉旨來中書應差的。”

“都準備好了,就等元長你來。”朱服引著蔡京到廳中坐下,從堂吏手中接過一支卷軸,雙手遞給蔡京,“這是元長你的告身。”

蔡京接過來,輕聲道了聲謝。並沒有展開看,告身千篇一律,裏面的內容也就是那樣,不會有什麽變化。

他問著朱服:“下面可是到厚生司去交接?”

朱服臉上的微笑收斂了一點,“並不需要做交接。”

“直接上任?”蔡京心道,吳衍難道已經去了烏台。

“也不是。”朱服搖搖頭。

“那是什麽?”蔡京心中已經有了不祥的預感。

“不厘務。”朱服眼底有著淡淡的同情之色,“曾大參說了,厚生司是個小地方,不需要元長的大才。蔡相公也覺得曾大參說得沒錯。”

蔡京是個有本事的人,怎麽可能給他辦事受賞的機會。要是有功不賞,反而失了大氣。幹脆就光明正大地不讓蔡京做事。不厘實務,只拿俸祿,這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好事。

不要想著老老實實地做事,就能將時間挨過去。哪個不知道,毒蛇在咬人前,都會先盤起來。蔡京若是越恭順,日後就越危險。還不如一直晾到底。

蔡京臉色慘白,他本來還準備忍辱含垢,回到厚生司好好地做事,讓人挑不出刺來,等待東山再起的機會。

孰料蔡確、曾布根本就不給他任何機會。完完全全就是當成豬來養。

這樣的生活,難道要這樣持續十幾年嗎?

……

“蔡持正提防著蔡京,玉昆你也同樣提防著他,名聲也毀了,他這輩子算是完了。”

晚間放衙之後,章惇和韓岡出宮門時,正巧遇上,同行了一段路。

並轡而行時,隨口聊著閑話。

韓岡搖頭,他可不這麽覺得:“蔡京還有四十嗎?他現在才過了半輩子。”

“半輩子?不讓他做事,只是用官俸養著,再有才的人沒幾年就會廢掉。”

“那可不一定。文章憎命達,或許過幾年能出個才子也說不定。”韓岡眯了眯眼睛,盯著章惇,“就像蘇子瞻,這幾年文章越發的精進了。”

“嗯嗯,說得也是。”章惇隨口一句,又顧左右而言他,“不過倒是想不通曾子宣摻和進來做什麽?蔡京還說了他的好話。”

章惇這是要引開話題亂開腔,韓岡看了他一眼:“就是因為說了好話才要插一腳吧。”

“也不見張大參說話。”章惇道,“難道是張大參還準備用蔡京這只死老虎?”

章惇的態度還是說笑居多。

韓岡倒是沒那麽樂觀,蔡京在後世也是鼎鼎大名,不大可能一腳踩死。但也沒有太放在心上。蔡京就算日後能翻身,也不過是依附在皇權上的寄生物。這樣的對手能帶來麻煩,卻不可能引來禍患。

吳衍就任了,召回沈括的詔書也在今天發出去了。遊師雄,還有王舜臣,有關他們的任命也同樣通過驛站送了出去。

只要氣學的人心穩定,韓岡就沒有任何可以擔心。

聽到了蔡確準備怎麽處置蔡京,韓岡就已經將他拋到了腦後,他還要做正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