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秀色須待十年培(十六)(第2/2頁)

這一點讓向皇後很擔心。趙煦這個樣子下去怎麽得了?偏偏還是個胎裏弱的。但要說讓她支持趙煦像小孩子那樣蹦蹦跳跳的,卻又不可能。趙煦已經是皇帝了,就是不處理朝政,可朝廷上還是有許多地方都需要他出場。要是讓臣子小瞧了皇帝,日後同樣難以收拾。

向皇後與趙煦說了一陣話,突然神情一動,拉過來,用手撚著他身上的衣服,對跟著趙煦的國婆婆、馮世寧等人道:“官家怎麽穿得這麽單薄?午後雖然熱了,也不能就換上這點衣服。得再加一件。”

國氏和馮世寧慌慌張張地應了,為趙煦捧著衣服的小黃門忙上來幫著再加上一件衣袍。

向皇後看著,還不忘訓斥著馮世寧等人:“你們都是官家身邊的人,都要注意一些。雖然官家這個夏天沒發病,但往年到了春秋換季的時候,都會有些不舒服。現在已經入秋了,早晚都涼,不要忘了給官家添加衣裳。就是熱一點,也比冷著強。”

馮世寧等人唯唯諾諾。向皇後知道自己其實是太大驚小怪了,但以趙煦這身子骨,又怎麽能不小心?太上皇可就只有這麽一根獨苗。

貴為天子,趙煦吃穿用度都是當世無人能比,天下最出色的名醫都繞著他轉。

可都這樣了,趙煦依然健康不起來。在向皇後的心裏面,也只能盼著那位藥王弟子,當真能夠保佑官家能夠順順利利地長大成人。

……

韓岡此時正在翻看著來自厚生司和太醫局最近的醫學報告。

蘇頌這時候已經走了,他一般是每三天裏面有兩天會在午後來宣徽院一趟,不過時間都不長,看看工作的進度,與韓岡討論一下就會離開。不過臨走之前,他沒忘讓韓岡將厚生司那邊送來的報告給他送一個副本過去。

人體解剖學在大戰期間有了長足的進步。全是靠了設在河東的醫院能夠大量地解剖人類屍體,以及動物活體的結果。就算韓岡離開了河東,在解剖學上的研究也沒有停止。

就像前段時間研究人體骨骼,以三百多具人體總結了統計結果。發現不同的人骨頭數量不同,小兒骨頭多一點,成人就少一點。如果只看成人,大大小小在兩百塊,有的人會多一點,有的人則正好。並不是傳說中的三百六十五塊,也不是某些古怪的教派中說的,男人要比女人少一根肋骨。在一塊塊數骨頭數量的同時,還沒有忘記研究一下每一塊骨骼究竟起到了什麽樣的作用。

而今天的報告中,有關於五臟六腑的研究。不再是五行對應五臟,而是從解剖學的角度論述,血液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盡管在韓岡看來其中漏洞百出,還有許多屬於臆測的成分。但這畢竟不是在韓岡的引導下得出的結論,除了最早的一點啟發之外,韓岡並沒有敘述太多。但那些醫生們還是得出了大方向上正確的結論。

這就是韓岡所期盼的進步。不僅僅是科學技術上,還有思想和思維方式上都開始有了進步。

相比起這些進步,區區呂惠卿實在算不了什麽。

韓岡希望這樣的進步不僅僅局限在醫學上,而是在所有領域都希望能看到人們思想上的轉變。

即使只有一點點轉變,對之前來說都是莫大的進步。氣學的門人,正在轉變中。如果他們都能有所改變,日後即便不能做一個棟梁之才,但也必然能夠成為一個可以做實事的官員。

相比起水葫蘆一般總是不見少的詞臣,能做事的臣子一般都是難以替代的。尤其是專業性很強的財計、軍事、水利等方面的官員,在官場中,一直都十分稀缺。

做事總是會很麻煩,各方面利益糾葛都會影響到最後的成效。相反的,站得遠遠地指手畫腳是最安全的做法。就像當年司馬光死活不肯去修補黃河大堤一樣。大部分進士出身的官員,都希望能夠擔任不用做事,卻又能隨意指點江山的職位。所謂的清要之職,台諫、三館秘閣,都是這樣的位置,就任此職後也能升得飛快。

可國家不能沒有做事的官員。這本來就是氣學的突破點。也許文章上贏不了,但他們卻可以讓自己無法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