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千秋邈矣變新腔(八)(第2/2頁)

王安石打算堅持到底,在他看來,韓岡就是為了黃裳試卷中那一題的對錯而喋喋不休。新學、氣學對同一條句子的解釋不同,今日還能堅持,但再過些日子,說不定朝廷就會在各項考試中改變標準了。為了不看到這一幕,王安石絕不會退讓。

“何來盡其職守?題目出錯,俱當罰!”韓岡抗聲道,“只有確認是錯誤,日後才能避免再犯。難道下一次有人報名參加軍謀宏遠材任邊寄科,還要去考六論不成?”

“怎麽不能考?依慣例當如此。”

“軍謀宏遠才任邊寄科從未開科,哪裏有慣例、先例?蹇周輔四人皆是迂腐顢頇,故而只知依循,不敢為後世立標。”

“蹇周輔年雖已老,猶才識敏捷,並非迂腐顢頇。”

“既非如此,如此出題那就是別有用心了。”

韓岡扣死了這一次題目,如果不是愚蠢,就是別有用心。王安石想要為蹇周輔辯駁,就必須同時解釋兩件事,而這樣的解釋,卻偏偏被韓岡引向黨同伐異這四個字上。

太後相信誰。王安石不敢奢望太多。但現在不是退讓的時候,“什麽叫做別有用心?朝廷開制科,是為了引用朝野內外才識卓異的賢人。到底什麽才能叫做賢人,被區區六道考試刷落可算不上賢。”

“即便是韓岡,那六道試題也一樣過不了。即便是過了,也稱不上賢人。只知經義,即便算是賢人,也絕非能夠鎮守邊地要郡的邊臣。”

見韓岡和王安石又要繞回去你一句我一句地說軲轆話,向太後連忙出聲調解,“平章、參政,還是說回蹇周輔等四人該如何處置吧。”

“好吧,臣不敢讓太後困擾。蹇周輔等人可以稍減懲處,但至少得罰銅。”韓岡很幹脆地退讓了一步,先定義性質,下面才好展開。

王安石卻依然堅持:“無過如何罰銅?”

異論相攪四個字,向太後隨著在朝政上浸淫日久,漸漸也明白了是什麽意思。

黨爭無可避免,甚至得鼓勵,不過爭執得有節制。要是爭得一方不能立足朝堂,那就是天子的控制力不夠。

放在如今,韓岡為氣學一脈,與王安石的新學爭議始終不絕。光是之前蹇周輔對黃裳考試的判決,就可以看見新學、氣學幾乎是勢不兩立。

如何處置蹇周輔等人,韓岡已經幾次退讓了,而且並沒有因為黃裳是其所薦,又曾為門客,而忘掉了保持一顆公心,堅持考試的結果不能改變,可見其公忠體國之心。

反觀王安石,這位平章軍國重事卻寸步不讓,這未免也太過分了一點。要是他能跟韓岡一樣,也讓上一步,這件事不早就解決了嗎?

“平章、參政,有關此事,吾已有定見,還是不用再多說了!”向太後極為決絕的,瞅了瞅韓岡,“還是說回代州的事吧。”

……

蹇周輔和他的三位同僚,已經回到了崇文院中。

各自的心中都是惴惴不安,韓岡既然已經去求見太後,而王安石也追了過去,他們能做的,就僅僅是等待著太後的發落。

見氣氛如同守靈,蹇周輔笑道:“不要擔心什麽,就算是太後偏袒韓岡,王介甫也會頂住的。”

趙彥若搖頭,光是王安石當真能夠抵住韓岡和太後嗎?對黃裳判定,到底會不會被改易?蹇周輔再怎麽寬慰人,也都是空的,重要的是朝廷的判斷。

太後沒有讓他們提醒吊膽地等待太久,處罰的結果很快就出來了。

蹇周輔知閣試因出題不當,罰銅十五斤。其余三位考官,也都是罰銅,八斤到十斤不等。

這樣的處罰看似不重,卻是明確了他們出題的錯誤。而這種處分,日後也會給各人的前程帶來難以預測的變化。

不過蹇周輔不算擔心,他是為堅持新學而受到處分,王安石和章惇那邊肯定會做出補償。

盡管韓岡必然會杯葛自己的進用,但王安石既然與韓岡爭與崇政殿上,這黨爭的態勢越來越明顯,黨同伐異四個字之下,必定會有好處回來。

但緊隨而來的第二封詔書,讓蹇周輔如墜深淵。

“《資治通鑒》編修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