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五章 經濟四方屬真宰(上)(第2/3頁)

互行了禮,韓岡將王居卿引入廳中。

相讓著坐下,王居卿一眼便看見了韓岡出迎時,隨手放在小幾上的那本書。

《九域遊記》。

“相公也在看此書?”王居卿問道,試探著韓岡是否有什麽深意。關於這本書和韓岡的關系,外界議論得沸沸揚揚,韓岡始終避而不談,王居卿這還是第一次看見韓岡拿著這本書。

韓岡方才是隨手一抽,也沒注意是自己的書。不過聽見王居卿提及,便拿起來揚了一揚,“壽明以為此書如何?”

“奇書也,所以能遍傳天下。雖說的是子虛烏有之事,卻有七八分成真的可能。”王居卿道,“只可惜不知作者何人。”

“既然佚名,大概也是不想讓人多探聽吧。”

韓岡寫下這部書的時候,就是為了針對王安石以上追三代為名進行變法的借口。他想要的世界,不需要以三代為名——那樣百姓不明白,而士人也不會信,朝臣們更是都知道是借口——直接用這部書來告知世人,裏面種種,有韓岡已經說過了,也有未出現但可以印證的,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通過努力去實現。

是科幻,更是現實。

不過由此引發的熱潮,是韓岡本人也始料未及。現如今,京城的瓦子裏,除了說三分等評話之外,又多了一個說九域,而且也帶動了士人寫作的熱情,現如今,甚至在報紙上都有了連載小說,大多是將評話進行改變,像韓岡這樣現實主義作品很少,而是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相公說得是,想來的確是這樣!”

韓岡的話,聽著就是承認了,只是警告不要說出來。王居卿當然不會違逆韓岡的心意,這本來就沒有什麽好探究的。盡管這部書,說起來其實可以算是對新黨開戰的號角,向天下士民說明大宋的未來。

有的人看的是書中人物的悲歡離合,有的人看的是書中的衣食住行,有的人看的則是書中的地理人情,而王居卿,在書裏面,找到了軍器監的目標和方向。在他看來,這幾年能穩守住軍器監,得到了諸多贊譽,完全是依靠自己從《九域遊記中》得到的靈感。

“相公覺得這部書寫得如何?”

韓岡搖頭,“詩詞不甚佳。”

打了幾年的交道,王居卿多多少少也能算是比較了解韓岡。韓岡的脾氣,正常情況下,可以說很不錯。只要不去挑釁他,正正常常地說話,韓岡也很樂意跟人聊天,甚至說個笑話。偶有冒犯,只要不是存了惡意,也能大度地容忍下來。

“其他的確不甚佳,不過一篇‘滾滾長江東逝水’,足以光耀全書了。不知相公如何看?”

韓岡微微苦笑了起來。他在書中插進這首詞的時候,還有些開玩笑的心思,可現在他只希望後人不要將其放入自己的文集中。

“我也是這麽看的。”韓岡說道,“全篇詩文百余首,唯有這首臨江仙最好。只可惜作者不得揚名。”

王居卿驚訝地看著韓岡。從韓岡的臉上,他能感覺到,韓岡是真切的感到遺憾,並非是在開玩笑。這讓本已認定韓岡是此書作者的王居卿,變得不那麽確定起來。

《九域遊記》這部小說家言在世間流傳很廣,可得到的評價中,詩詞和文筆都是居於末位的,除了一首《臨江仙》之外,都被人批得一塌糊塗。而這一點,也讓世人認定此書出自於文采不佳的韓岡手筆。

可是那首臨江仙,也不是沒人批評,但書中的其他詩詞,都讓人無法為其辯護,只有這首詞,才能讓人有足夠的底氣去駁斥他人的攻擊。所以就有人以此為由,懷疑起這根本不是韓岡的著作。

韓岡如今春風得意,正是準備一展宏圖的時候,怎麽會有“浪花淘盡英雄”和“是非成敗轉頭空”的感慨?更不可能寫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樣的詞句?

王安石當年初得志,手握變法大政,他當時的詩句便是駁斥反對者的“丈夫出處非無意,猿鶴從來不自知”,甘願鞠躬盡瘁的“明時思解慍,願斫五弦琴”,以及感恩天子的“應知渭水車中老,自是君王著意深”。對比起王安石,書中的那首臨江仙完全不符合韓岡的心境和際遇。

王居卿不知道是不是該猜測下去,不過不管是誰寫的,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部話本中的內容,完完全全都體現了韓岡的心意。

“的確是可惜了。”王居卿道,“此書洋洋百萬字,天文地理、人情世故無所不包,卻是獨樹一幟,古之所無,又是詩文所不及。”

韓岡點了點頭,笑道:“確是首開先河。”

文筆再差,詩文再爛,借用和剽竊的內容再多,也改變不了這本書的歷史意義。這也許不是這個世界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但肯定是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這一點是不必妄自菲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