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奉天臨民思惠養(上)(第2/2頁)

拿著政事堂總結出來的報告,紙面上的數字,便是韓岡所擁有的控制下一次國是制定的底氣。

“戶兩千零四十萬又四千一百七十三戶,口四千五百二十六萬又一千六百零九,比起五年前,戶數增長了百分之七點九,丁口增加了百分之八點二。”

大宋的人口統計只計算丁口,也就是繳稅的男丁,而不計算老弱和婦人。不過以壯年男子的人數來推定總人口,已經確定無疑地超過了一億。

“純以戶口來計,歷史上所有朝代,無論漢唐,文景也好,貞觀也好,都遠遠不如今日。”

韓岡的總結,讓太後欣喜地點頭。有什麽能夠證明統治,一曰武功,一曰治政,而戶口和人丁的增長,就是治政最好的證明。丁口和戶數的增長,只能代表成年男子數量的增加,而因為死亡率的下降,而帶來的自然增長率的狂潮,現在還遠遠沒有到來。

韓岡道:“而近五年中,經過厚生司統計,種痘幼子總數量是三千八百萬,平均下來每年七百六十萬。”

七百六十萬這個數字,遠比丁口的增加更重要。

“這麽多!”太後很驚訝。

宰輔們也很驚訝,太後是不是沒看厚生司的奏章,全國上下每年生育數量,這可是極重要的內容。

盡管這個數字實際上根本無法統計,但從小不能接受種痘的孩子,日後能被計入丁口簿的可能性也不大——這跟有錢沒錢無關,就是五等戶或是客戶之子,甚至是乞丐,也有一堆富戶和寺廟想要積陰德,幫他們付賬,而是是否被歸入了朝廷的統治範圍的問題——所以只要計算種痘數,差不多就能等同於生育數量。

“也就是說,天下每年都要增加七百六十萬人?”

“還要減去死亡人數,才是人口的增長。不過十余年後,每年的確至少有三百萬男子,三百萬女子成年。”

七百六十萬人中六百萬成年,百分之二十的夭折率,在衛生意識業已推廣到全國,種痘法等防疫知識深入人心的時候,韓岡已經將這個夭折率計算得很寬松了。

但一年三百萬丁口,也是個讓人難以置信的數量。二十成丁,六十為老,四十年乘三百萬,四十年後那就是一億兩千萬,總人口則是一倍還要拐個彎,少說三億人。這還是沒有計入增長的人口導致的人口增長——這其實是驢打滾的復利問題,這筆賬,在場的宰輔們也都會算。那是比三億還要多幾倍的數字。

“每年三百萬丁……”向太後忽然發現自己不會做算術了,這個數字乘以四十年後,實在太龐大了一點。

“三百萬男丁,三百萬女子,也並非全然是好事。每年丁口的死亡數量,也只有百余萬,算上女子也不會超過三百萬。一旦朝廷應對失措,就是每年要多上三百萬乃至四百萬食不果腹的男女饑民。這是下一個五年和再下一個五年,乃至百年之後,都必須要考慮的一件事。”

其實韓岡說的就是失業人口。在沒有福利的時代,失業率超過五個百分點,就可以讓皇帝睡不著覺了。

“吾明白了。”向太後點點頭,又對熊本道,“如果每一仗都能與熊卿打下大理那麽容易,吾日後也不用操心了。”

“不敢,”熊本連忙道,“這是陛下的庇佑,也是諸公在朝中一力襄助的結果。”

向太後對韓岡道:“相公之言,不可不慮。日後國是,這一條必須加以注重。”

盡管不知道什麽叫做失業人口,但向太後還是明白,幾百萬百姓吃不上飯會是什麽結果。

韓岡很早就公開計算過,當天下的出產不能養活天下的人口的時候,那麽就是大亂的開始。向外拓張,這必須是百年以內絕不動搖的國是。

不論是在名義上,還是實質上,中國南方的國境線,基本上已經達到甚至越過了千年後的位置,西北也基本如此。而自河湟開邊之後,西南的吐蕃諸部,以邏些城【今拉薩】為首的諸多部族、寺院,都逐漸派人入京,先後得到了朝廷的封賜,在名義上,臣服於中原王朝。

現在在軍事上,唯一還在阻撓韓岡實現自己目標的對手,就是北方的遼國。那是最後,同時也是最強的外敵。但在開疆拓土上,攻打遼國卻不是筆好買賣。

比如南洋周邊的小國,打下來再容易不過了,只要能夠克服疫病,就是上佳的開拓之地。就是克服不了,也能解決了中國本土大量出現的剩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