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風火披拂覆墳典(七)(第2/3頁)

而且韓岡也的確從殷墟中撈取了巨大的好處。

不僅僅是當年王安石興沖沖拿出來想要一統異論的《字說》,被韓岡用甲骨文給當頭砸了回去。

直到如今,氣學一脈都備受其利。

到了如今,除了天幹地支、一二三四,日月山河等簡單易明的單字,絕大多數文字依然是一團迷霧,各家各派,對同一個字都有屬於自己的解釋。既然誰都拿著甲骨文為自己的理論張目,那麽也意味著誰都不可能取得對甲骨文的詮釋權。

就算安陽一帶的土地已經千瘡百孔,盜掘的風氣甚至蔓延到了陜西,可這也讓儒家各門無法形成合力,來攻訐韓岡的氣學。

韓岡並不在意韓忠彥的憤怒,“看在織機的面子上,他不會多說什麽的。”

自從雍秦商會將水力織機和繅絲機的技術公諸於世之後,各地都出現了大量的工廠。相州也產絲絹,韓忠彥可是背地裏入了股。

更何況,韓岡讓宗澤先去找韓忠彥,依然是讓他推薦一個韓家門人來做這個安陽知縣。

除了韓岡的話不怎麽客氣之外,安陽韓家的利益還是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

“只可惜了殷墟,不知毀損了多少。”

“是啊。”韓岡嘆著氣,沒有半點誠意。

殷墟甲骨的確很重要,對中國的歷史有著無可估量的意義,但在社會發展這個終極目標上,韓岡並不介意將其當成犧牲品。

“對了,汝霖。”在宗澤再準備告辭離開的時候,韓岡突然又道,“你出去後,讓人再去鐵場看看,有什麽消息盡快報過來。”

“知道了。”宗澤點頭應諾,想想又問,“相公很在意那邊的成績?”

“當然,一直都在盼著呢。”

韓岡絲毫不遮掩自己的迫不及待。

這可是開啟工業革命最重要的一步,用什麽樣的褒譽,都不會讓他覺得評價太高。

“但這也只是第一步,甚至不能用在鐵路上。”

“能先走出第一步,已經是難能可貴了。哪家的孩子一出生就長大成人的?可漢家之興,由此而始。”

韓岡無意求全責備。

先有了實用化的蒸汽機,下一步才會去考慮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一動力,以及蒸汽機本身的改進設計。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還有規模化的制造。

僅僅是為了進行合格的工業化生產,韓岡甚至連番下文,將度量衡標準化精確化。

盡管沒有公制的度量衡,依照舊式的尺寸、重量的標準,也一樣能夠造出合用的機器來。如果是要測量零件的尺寸,遊標卡尺暫時是足夠使用了。

英國人使用英尺英寸,沒有影響工業革命的爆發。暫時使用現有的度量衡,自然也不會太過影響工業化的進程。

在蒸汽機的發明過程中,韓岡甚至還考慮過發電機、電動機。在《自然》中,他也撰寫過論文,闡釋了電的定義,從閃電,到冬夜裏脫衣服時閃爍的電火花。

怎麽產生電力?是切割磁場發電,還是先利用電池。

能夠鋪設海底電纜的工業能力,這個時代還不具備,漆包線和矽鋼片組成的電磁鐵,當然更不可能。

不過不要發電機,只要有有效的電池,和無線電發報的能力,韓岡甚至可以直接揮軍去攻打遼國。

可惜這還僅僅是夢想,而且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但有了蒸汽動力,修建跨河大橋將會簡單許多。修築大橋時,不可缺少的鋼鐵零件,將會更加簡單地大批制造出來。

洛水、淮水,最終目標就是黃河——或許幾十年內,修築黃河大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過比跨越長江的可能性還多一點。

不管怎麽說,一切美好的未來,蒸汽機都是第一步——開創未來的第一步。

不過這也只有韓岡這麽看,韓岡面前的宗澤卻並不覺得蒸汽機的地位有韓岡說得那般重要。盡管他覺得的確很重要,可也沒有重要到事關天下興亡的地步。

“汝霖,你可知何為革命?”韓岡突然問道。

宗澤心顫了一下,不動聲色地回答:“所謂革命,天命鼎革也。自湯武革命始,至太祖定鼎為止,改朝換代,即為革命。”

“非也。”韓岡搖頭,“此乃一家一姓的鼎革,非是天命之變。”

“那依相公之說,何為天命?”

“是天下誰屬:華夏,還是夷狄。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聖人之言即是其意。”

宗澤皺起眉,湯武革命可是出自易傳,孔子親筆。當然,張載曾經說十翼之中,只有彖象四篇是孔子親筆,韓岡作為其弟子,將湯武革命所在的《彖》都趕出孔子文集也不足為奇。

當世大儒,想怎麽說就怎麽說。當今宰相,他說出來的話,不知有多少人會主動為他做論證。

韓岡看得出宗澤內心中的想法,以狀元郎的才華,當然難以苟同自己恣意取用聖人之言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