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帝都先溫春常早(三)(第2/3頁)

……

見客用了一個多時辰的時間,到了二更天,韓岡才脫身出來。

王旖拿著整理好的禮單賬目等了許久,看見丈夫,就有些不耐煩:“怎麽這麽久?”

“先是見了潤州的景誠,之後又順便見了沈存中剛剛提拔起來的一個年輕人。據說架設鐵路橋梁上的水平,還要勝過李明仲,泗州到揚州的沙洲石橋就是他主持修造的。方才聊了幾句,很有些想法,不過有些脾氣。”

“哦?”王旖好奇起來:“現在還有人在官人面前還能有脾氣的?”

見多了在父親和丈夫面前連話都說不好的官員,也聽過許多在天子面前,手腳發抖語無倫次的故事,王旖完全想象不到尋常小官見到韓岡還能有脾氣。

“年輕人多如此,能安心做事就好。”

有才所以自負,又因為沒有功名,自卑之下反而更加自傲,甚至還有狷介。

若只知之乎者也的腐儒,韓岡沒打算慣著他們的脾氣,但當真有能力的人才,自然要另眼相看。

“他正想著用鋼鐵來架橋,比起木橋石橋,鐵橋的跨度更大一點。要是能夠成功,肯定是飛躍。”

相比起與景誠的會面,年輕的工程師的一點小脾氣,完全不算什麽。

在權勢面前,景誠不敢硬頂。但景誠的態度,代表了很大一批官員的想法。

棉廠這種新創一個行業的工廠不算,淘汰舊式生產力的工廠,必然會受到舊勢力的反撲,而大批的失業者,也會讓很多旁觀者站到對立面。

但韓岡沒打算退縮,江南的情況也動搖不了他的根基。

“官人……官人,官人!”

王旖越提越高的聲音,將韓岡的思路拉了回來。

“嗯,聽著呢。”韓岡漫不經心地應聲道。

王旖瞪了他一眼,一如既往的拿他沒辦法,將幾本冊子一一放在了韓岡地面前,“這是今天的禮單,要還的,要退的,都分了類。這是大姐兒的嫁妝單子,過兩日就先送過去。蘇家昨天也把金娘的嫁妝單子送來了,比之前說了多了兩樣,官人你看看是不是退回去。”

韓岡翻看了一下,多了四百畝水田和兩千貫錢,“大概是蘇子容從章子厚那邊聽到了什麽,我會去跟親家翁說的。”

蘇子元已經再娶,更又生了一對兒女。但蘇金娘是當朝宰相家長子的未婚妻,蘇子元的繼室別說虐待,就是慢待也不可能。嫁妝上也沒有儉省,反而比預想得更多。

在蘇子元趁入覲的機會,帶著女兒入京後,王旖和嚴素心都去蘇頌家探視過,對這個兒媳婦都很滿意。而且,以韓家的家底,更不會對嫁妝有何苛求。猛然看到嫁妝比預先約定的多了,王旖反而覺得不好。

“根本沒必要攀比,兩家能一樣嗎?”王旖道。

宰相家和知州家根本不是一個等級,以韓家的家境,也不會太在乎這點嫁妝。在王旖看來,蘇家完全沒有必要打腫臉。

“還不是怕女兒在夫家受委屈?都是一片父母心。”韓岡深有感觸,“何況福建的風俗也如此。”

福建嫁女,一向講究。富戶女兒出嫁時,在嫁妝之外,還要另外準備隨車錢數百上千貫,用車載送婿家,一路炫耀。倘不如此,必為鄰裏訕笑。為嫁一女,即使官宦門第也要竭盡全力。福建不願生女兒的風氣,也多來自於此。

蘇家便是福建大族,聽到韓家給女兒準備的嫁妝,也不願意女兒差得太遠。

“既然蘇親家那邊給金娘又添了嫁妝,大姐兒的嫁妝是不是也加一點。”王旖問道。

京師風俗,雖不比福建,可也依然講究嫁妝的豐厚。

“足夠了。日後不夠再補貼也不遲。”韓岡不覺得自己給女兒準備的嫁妝還會顯得太簡薄。

韓岡夫婦給女兒準備的嫁妝,最重要的部分是兩份地契和一份存單。

在開封府界內的一座有著八百畝上等水田的莊子,還有一座位於隴西有著近三千畝棉田的莊子,以及在平安號中提取十萬貫的憑據。

三樣之外的其他陪嫁加起來,只占了所有嫁妝的一個零頭而已。

開國之初,這份嫁妝能讓宰相們打破頭。

向太後的曾祖向敏中,便曾與另一位宰相張齊賢爭娶一位有十萬貫家私的寡婦,最後鬧到真宗皇帝面前,弄得兩敗俱傷。

如今升平百年,國富民富,十萬貫已經引不動宰相出面爭搶,但也足以讓世人震驚了。

不過未免世俗之議論,後兩樣都不會公開,兩家心照就好了。韓岡也只跟章惇隨口提過。

“不如送親的車馬就不帶回來了,留給祥哥和大姐?”王旖提議。

“也好。”韓岡點頭道。

按照此時京師的風俗,嫁妝需用人來抗,新娘也要坐花轎。

但以人為畜,向來為韓岡所惡,此番嫁女娶婦,韓家將以馬車相送、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