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儒生合在賢能舉(中)(第3/3頁)

族人齊心合力,輕而易舉就能占據縣中議會的半壁江山,再連同同州的幾個大族,州中議會也是囊中之物。

朝廷為了壓制地方費盡了心力,官員也嚴禁在鄉中任職。韓琦能夠四守鄉郡,韓氏一門能屢番出任相州知州,已經是破了天的殊恩。但議會議員卻都是本鄉本土,看情況,也是能一直做下去的。

為什麽吏員能夠與長官勾心鬥角,甚至淩迫上官,就是因為吏員能世代傳承,而官員則多是流官,自不能與吏員鬥。如今有了議員,可就比吏員更強一籌了。

對於世家大族來說,即使家中一時沒有進士,只要議會還在,把持住鄉裏,家世還不至於敗落。

這當然是好事!

得了韓忠彥的承諾,楊汲心中一松,望著前方的政事堂,也不再忐忑。

有了韓忠彥的配合,這一下子,他也能在韓岡手底下多分一塊好肉了。

中書五房正副檢正林希、宗澤正在政事堂的門外守候。

林希資歷老,宗澤則是狀元,分別是章惇和韓岡的親信,楊汲見到了兩人,甚至都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感覺。同時也有淡淡的自滿,不入議政重臣的行列,再如何風頭勁,關鍵之時也就只能做個知客。

但楊汲也不免擔心,自己和韓忠彥來得如此之遲,怕是三位宰相都等得不耐煩了。

快步跟在林希、宗澤身後,楊汲與韓忠彥被引到了一座偏廳之中。

來在門前,楊汲猛然站定,不敢置信地望著廳中。

一張張座椅,在偌大的廳室中,擺成了一個圓形。

一張張熟悉的面孔自眼前掠過,全都是平日裏崇政殿、內東門小殿中相見的面容。

楊汲轉頭看著韓忠彥,發現這位翰林學士沒有半點驚訝。

“果然,他早就想到了。”

楊汲暗恨。

如果不是被韓忠彥給引開了思路,自己應該想得到。

他之前都以為是蘇頌、章惇、韓岡要一個個說服議政重臣,以便在朝會前確定結果。

但現在,以蘇頌為首,兩宰相在列,在京的三十六名議政重臣無一缺席。

這分明是要自開朝會!

不臣之心,於此昭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