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二)(第2/2頁)

宗澤暗嘆,不意議政之位,竟是貴重若此。

收斂了情緒,他說道:“千古以來,仁宗之號,也只有本朝用過。”

葉溫叟點了點頭,忽然道:“相公打算怎麽做?”

宗澤坦然道:“大逆不道之事,議政們不會做。”

“什麽議政,說到底最後要看的還是相公的打算。”

宗澤搖頭,坦然道:“相公做事之前,都會考慮議政們的想法,不會獨斷獨行。這些日子,朝堂大政全都與議政們商量過後才做決斷的。”

“相公虛懷若谷,自是朝廷之福。但開國百多年,有過多少宰相,但侍從官又有過多少?謀可寡不可眾,軍國重事,還是得相公自己把握。”

“國之大政,區區三四十人,不可謂之眾。”宗澤沖葉溫叟笑了一下,“不久之後,轉運就會明白了。”

葉溫叟臉上的喜色一閃即逝,卻故作不在意,“日後的事,日後再說。汝霖你我要不要賭一下,王相公明天會不會上朝?”

……

王安石明天到底會不會上朝,很多人都想知道。

韓岡去車站接了王安石夫婦,又殷勤地將他的嶽父母送進了王旁的賜第——皇帝雖不成器,但未來國丈在京師中的府邸,規模卻是比宰相府還要大上一籌,本就是王府所改,王安石入京後,也就不必入住驛館,更不必寓居女婿家中。

王安石剛剛安頓下來,韓家的兒女就在王旖的帶領下,去拜見了外祖父、外祖母。

甚至宮中也遣人出來問候,有保慈宮,有聖瑞宮,只是沒有福寧宮。

既然太妃的人沒有被攔下來,天子想要派出內侍,問候一下國之元老,皇後的祖父,宰相們自然也不會攔著——這是人情禮數。但皇帝不知為何,並沒有遣人探問。

而京中文武百官,登門造訪的為數寥寥,也大多只是遣了仆從致書送禮。

王安石的想法至今還是個讓人捉摸不透的謎團,他接下來的行止,也就成了京師之中最為關心的議題。

不僅是宮外,宮內也是一般。

趙煦一宿沒合眼,王安石出乎意料地提前上京,讓他喜出望外。

整個晚上,他都在床上輾轉反側,焦急地等待著天明。

等到了天亮上朝,就能看見那位讓自己寄予厚望的定策國老。

只是心中還是有一小塊陰影,為什麽太後會派人告知自己王安石抵京。

這幾日,福寧宮和聖瑞宮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清洗,也就是在宰相大鬧福寧殿的當天,趙煦身邊的宮人就換了一茬新人,沒人還敢於在風尖浪口上向他們母子泄露任何外面的消息。

如果不是太後遣人知會,他根本無從得知王安石已經抵京。

太後忽然而來的善意,趙頊可不會覺得是她在補償自己受到的委屈。

或許是沒當一回事,又或許是覺得既然肯定會在朝會上見面,早一天晚一天根本沒有區別。但更有可能,是陷阱!

對於趙煦來說,太後的疏忽,就是自己幸運。可是趙煦現在又如何敢將自己的希望寄托在運氣上?

趙煦考慮了很久,才放棄了直接聯絡王安石。

一是為了避免讓宰相們警覺起來,二來他現在連個心腹人都沒有,貿然安排人去聯絡王安石,從哪裏找可信的人手?

只要王安石還在京師之中,遲早能找到機會聯絡他。只是靠皇後,都能把這件事給辦妥了。

趙煦焦急地等待著黎明,等了那麽多年,他的耐心都快給消磨幹凈,不過眼下的這段時間,他還等得起。

太後之所以能夠垂簾聽政,宰相們能把持朝堂,就是因為他們控制了大內聯系外界的通道。

一旦自己能夠與王安石這等老臣聯絡上,通過他召集群龍無首的忠臣,定能撥亂反正,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

“令嶽如何說?”

“不用擔心。”

“天子呢?”

“讓他繼續做夢吧,快天亮了,沒必要急著叫醒他。”

“明天?”

“已經是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