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時來忽睹紅日低(六十九)(第2/3頁)

章回和李膺依依不舍地結束了討論,而聚在一起聊天的車夫們,看到來人,也飛快地結束了他們談天說地。

當著大門的馬車車夫提著葫蘆,懶洋洋地走了過來,“就這幾位?”

“好生招待好了!”

幫辦叮囑了一句,轉頭向李膺和章回告辭,“這些車子都是從開封府調來,駕車的也都是有年資的老手,還請官人放心,可以保證安全。小人還要去守著站台,就不能遠送兩位官人了。”

李膺和章回道了謝,送走了幫辦,回過頭來,李膺有點急,問車夫,“什麽時候發車?”

車夫在車踏板上坐下來,“官人不用急,等到正時刻就走。”

全都是一個式樣,也看不出多少新舊之別,連車夫的穿著也都是一個式樣一個顏色,李膺問道,“你們這也是公共馬車?”

那車夫躬了躬腰,“小人原本是趕驛車的,現在改趕公共馬車。不過小人這馬車,只有貴官能做,還有韓相公這一回叮囑過的……現在就是兩位了。”

有公共馬車了,就是每天按照路線跑,京師的重要去處,公共馬車都能到。幾百輛馬車,由開封公交總社管著,而開封公交總社,又歸開封府管。如果韓岡要調馬車,真的只要一句話。

向第一次上京來的章回,介紹了一下京師的公共馬車,“還要再等五分鐘。應該不會有人了吧。”

“前幾日,說沒人還是會有人,全都是上京來參加學會,都是從這邊走,小人光是趕車,就賺了幾十貫了。”

炫耀了一下自己的收入,如願以償地在兩名伴當的眼中看到了羨慕,車夫又道,“不過今天應該不會有人了……”

但他話音剛落,又有一人從大廳中出來,然後回頭向後看。他的後面,跟著兩人,一個是十五六歲,身上背著巨大包裹,而另一位,已經六七十的樣子,手上拄著拐杖,步履蹣跚,看起來身體並不好,眼睛似乎更差。

“公公,就是這裏。”

那個小伴當攙扶著老者,來到車旁。

章回的心臟猛烈地跳動了起來,向著老者行了一禮,“可是山陽衛公實衛先生?”

老叟聞聲轉過來,正面一點不錯地對準了章回,但張開的雙眼中只見無光的眼白,“正是衛樸。”

衛樸,可是當年沈括新修歷書時,最被看重的助手,其以日月食的計算之法聞名於世。

聽到是這位老前輩,章回和李膺都不安穩了,忙不叠地把衛樸攙扶上車,自己則坐在對面。仆人們都在馬車後部站著,牢牢抓住了把手。

待三批人坐定了之後,車夫就一聲吆喝:“辰時二刻了,幾位官人,咱這就走了。”

一聲鞭響,馬車駛出了館舍,拐了兩道彎,出了一重門,前面就是大街了,而車夫,也仿佛打開了話匣子,咕嘟咕嘟地往外面冒著有關京師的趣聞軼事,順便也介紹了京師內外。

“舊城就是原來五代朱皇帝在的時候,建的都城,就是把老汴州修一修。”

“新城就是太祖皇帝立國。整整五十裏長!”

“這廓城,就太後聽了韓相公建議,大小炮壘二十一座,已經建好了十七座。每一座就像是刺猬,插滿了數百門大炮,賊軍一至,這些火炮一輪下去,十幾裏內都別想住人。”

車夫口沫橫飛,貪看著路上景色的章回終於回過來,對李膺笑道:“都說京師皇城腳下,人人都是一副好口才,一張嘴能說得飛鷹墜地,老牛上天,今日一見,此言當真不虛。”

車夫卻沒聽到這些,仍賣足了氣力,在街上吆喝,“這一路上也不算是進京,只是在新城外走。東京下有開封、祥符兩縣,東開封,西祥符,原本是城內歸開封府,城外是兩縣管,現在廓城將兩縣的轄地都裹了進來,所以祥符縣和開封縣就都算是城裏的縣了。但這兩縣裏還沒改建的田地數不勝數,都在城裏面種田。”

李膺聞言問道:“開封如此繁華,什麽行當都有,種田也賺不回大錢,你們怎麽容忍得下?”

“在這裏種田的,都是不缺錢的主兒。”車夫揚起頭,頗感自豪地說著,“別看土裏刨食,一畝地一年也下不來三五千錢,但只要田主說一聲賣,田價能竄到天上去。”

章回終於有了些興致,“天上,能有多高?”

“至少眼下的百來貫不算高,沒人賣。”

“都瘋了嗎?”章回瞪大了眼睛,“這麽貴怎麽還有人買?”

即使是江南勝地的上等良田,即使是一年兩季稻麥輪種,一年產量也就七八石,出息也不會超過八貫,田主,佃農和官府再一分,每家就不剩多少了——現在江南的米價一石才一貫,這十幾年來,只漲了一兩成——所以許多地方都在田壟邊上再種上一圈桑樹,以作貼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