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鞏州(中)(第2/4頁)

韓鉦道:“賬有常之管著,怎麽都不會弄到那般田地。而且小弟壓根就沒看見過有誰跑去查分會的賬本。”

分會的收支賬目,每個季度都會在分會全會上公示。正式會員只要想查賬,隨時可以,但為了防止頻繁查賬對學會工作造成影響,同一個會員,一年只有一次查賬的機會。

副會長道:“也不費多少事,做得好了,也算是不辜負下面會員的信任了。”

不辜負會員們的信任,這話是韓岡說的。搬出了自家老子,韓鉦也不能再抱怨了。

見韓鉦被副會長堵不再說話,會長才開口,“簡單的事先做。先把給交流會的賬核了,再把下一季的分派好。”

分會的資金主要來自於資助人的捐款,所以大部分拿去建學校培養新人,修實驗室提供給研究者,剩下的一部分就分配給了提出申請的研究者,自己不會留太多。而培養出的研究者發表了論文,又能給分會和捐贈者帶來相應的回報,但這個分配就是最麻煩的地方。

稍稍簡單一點點是,給下屬交流會的管理。分會對在冊的交流會有一定的撥款,不過數量並不多,尤其是那種只有預備會員參加的交流會,基本上一年下來也就一貫兩貫的樣子,買些菓子,喝上幾杯清茶而已,其實就給他們一個聚在一起說說話聯絡一下感情的機會。

學會的預備會員,每個月都要繳納五文錢的會費,但只要他們參加交流會,交流會就會得到相應人數的撥款。所以這交流會的撥款,其實就是他們自己繳納的會費加上一點點補充。

每一個預備會員,想到多少交流會上學習交流都沒問題,但只能正式登記參與一個注籍在冊的交流會。他們的會費也就是返回給這一個交流會。

而正式會員繳納的會費是預備會員的兩倍,可以登記參與的交流會數量則是預備會員的五倍,對應的交流撥款更多。但相對於預備會員的龐大人數,在冊交流會的上百之數,鞏州分會區區十七位正式會員,又顯得那麽微不足道。

會計拿出了賬本,“臘月、正月,還有現在這二月,三個月的交流會預算是五十七貫又三百文足。但前日,張九和李殊那邊有成都府和秦州的會友過府造訪,又分別申請追加了兩貫又三百文和五貫的撥款,如果這個月不再追加的話,那就是六十四貫六百文足。”

“交流的什麽?”韓鉦脫口問道,“住在會所這裏,住宿都不要錢的,幾天吃吃喝喝而已,怎麽就要去了七貫了?”

鞏州這邊雖是富戶遍地,但花銷卻並不高,不去秦樓楚館,不點那些山珍海味,十幾個人一頓酒肉下來,就算吃撐得吐了,還要不了兩百文。

副會長道:“張九我記得是第一次申請。但李殊……他上個季度也申請了四貫的追加吧?”

會計點頭:“說是京兆府的會友過來交流。”他抽出一張紙條,“去年一年,總計十貫又五百八十文足。”

副會長問:“他的額度是十二貫吧?”

“是的。”會計道。

副會長幽幽感嘆,“卡得還真準。”

因為格物研究需要與更多人相互交流成果,正式會員每年有固定一貫錢的交流費,而且還可以一定額度的追加。這個追加額度是按照之前三年發表的論文數來計算的,如果沒有,額度就只有五貫。李殊這幾年發表了兩篇論文,所以額度比其他會員都要多一些。

不過大部分會員,很少動用他們的追加額度,就那麽幾貫錢,相比起實在太少了一點。像李殊這樣卡著額度來要點小錢,還真是很少見。不說別的,面子上丟不起。

韓鉦道,“他的資助人是何博士吧。”

何博士算是熙河路上的大資助人,是王厚的妻弟,幫王厚管著他的產業,在王家產業裏面也分了股。身家不差,但眼力說不上好,資助了許多人,最後只有李殊等一兩個人出來,是有名的冤大頭。但給錢的確大方,像李殊這樣的研究者,每年少說也能拿到上千貫。

副會長點頭,“論資助,鞏州這邊應該是數一數二了。”

韓鉦呵呵笑了兩聲。都說措大眼孔小,也不該這麽小。

不過這種人也有,韓鉦見過不止一個,明明家財萬貫,可在路上看到別人掉了一文錢,照樣會撿起來揣進兜裏。

會長慢悠悠地開口:“他研究的是電學,花錢也多。”

“李殊這般行事,傳出去沒得讓人笑話。他可是為幾個預備會員作保申請了研究經費的。”

申請學會撥款的研究者,有的是嫌找一個資助人太麻煩,更多的則是研究課題無人問津,或是資助人願意付出的資金太少。

學會每年的經費也有限,而且很多都,尤其是那些預備會員,申請經費難度很高,申請十貫,預算會議上給百文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