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鞏州(下)(第4/4頁)

要不然也不會一直沒辦法取代新學,占據進士科的考場——這可不是韓岡顧及嶽父的感受,而是當真做不到。

氣學要挑戰新學盤踞的進士科,就必須有一部氣學的《三經新義》出來,張載的《正蒙》並非經典傳注,《易說》也失之零碎。與王安石、呂惠卿這等大家為首,集合了門下出色弟子共同創作的心血之作,還是有著不小的距離。

所以《自然》旗下,才有了《經術》一刊,即是給氣學經術部分添磚加瓦,同時也是為吸引更多的經術大家來加入。

也許氣學所傳授的儒學部分,在一幹精通經典的大家眼中,其實是錯漏百出。但這個問題,也讓他們從新學跳到氣學,最困難的一步只會是他們的節操。

這是氣學為舊儒打開的一扇門扉,只要把節操丟掉,就能穿門入戶。而丟掉了節操的大儒,他們現在刷論文都刷得很開心。

其他學派,都是把開創者的著作奉為圭臬,即使有錯漏處,也不敢加以更改,而是用各種牽強的解釋來掩蓋。

就像現在的儒學大家,都將九經用出了花,同樣的一句,就有著七八種解釋,全都是依從自己的理論。等到他們的弟子出來,就把他們著作拿來解釋自己的觀點。

而氣學,根本就不在乎前人的權威,對理論修修補補是常事,本就是在宣稱一代更勝一代,先人的權威又有什麽要維護的?

即使被人指出現在的理論有問題,沒關系,日後改好了就沒問題了。

所以對於新編的傳注,只要能自洽於九經,又符合氣學的原則,基本上就會被接收下來。

這麽幾年來,發表在《自然·經術》上的論文,幫氣學補上了不少漏洞,也讓新學中的死硬派,越發猛烈地攻擊起韓岡和自然學會這種沒節操的行為。

只不過,這些好處韓鉦都懂,但他看了之後,還是提不起精神再看第二眼。

真的是枯燥乏味,毫無意趣。

甚至比數理都枯燥。

韓鉦對數理很頭疼,但還是認真地去學習和了解,因為這當真有用。

他的父親都因為長於觀察推理,卻在數理證明上有著太大的缺陷。所以他一直都在《自然》上,鼓勵人們去研究數理。

按照韓鉦從他父親那邊聽來的說法,代數法的確是別開生面,仿佛推開一扇緊閉的窗戶,讓人看見與過去完全不同的景色。但失之淺近。作為數學工具,太過粗淺。而現在人們正在研究數學課題,尤其是對萬有引力的數理詮釋,需要更好的數學工具,這是他的父親所提供不了的。

韓鉦為了彌補父親的遺憾,也為了自己的研究,好生學習了一番最新的數學問題。

可經術,只是給格物披上的一層偽裝。

想考進士的會多看看,也許從下一科開始,就要從新學改考氣學了。但韓鉦並不想考進士,甚至都沒興趣,他現在過的日子已經很好了,沒必要浪費自己時間和頭腦。

韓鉦放下了期刊,掏出筆記本隨便記了幾筆,轉回頭上床睡覺去了。

明天先回鄉下莊子,問一問祖父母好,等到叔父到了,就跟他好好談談三哥的事。

但韓鉦沒想到他會這麽快就看見他的叔父。

馮從義幾乎是將韓鉦的房門給踢開。

當韓鉦睡眼惺忪地坐起來時,馮從義已經搶到床邊。

“你外祖父快不行了,今天就去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