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驟風(一)(第2/3頁)

宗澤將冊子翻了兩翻,還是看得眼花,就幹脆放到了靠墊下,換了個舒服的姿勢,然後閉起眼睛休息。

不得不說,這張軟榻實在是太舒服了,躺到了上面,整個人都變懶了。

整件事來得很突然。午後受命,第二天清早就得出發。

宗澤現在是提點開封府界諸縣鎮公事,也就是開封城外的大小事,都在他的管轄之下,基本上可以算是除去了東京城之外的開封府通判。

去外路擔任了一年通判,調回來後又就任府界提點,這就算是兩任了。

等過了這一關,從契丹再回來時,只要辦得不算太差,就能再進一步了。

這可跟當年第一次去遼國不一樣。

那時是要與遼國通商,朝廷都不承認耶律乙辛的帝位,卻與其私下裏互通往來。宗澤除非能讓耶律乙辛割出一塊地來,否則他的功勞都無法公開褒揚。

但這一回,宗澤一旦成功地將讓遼國釋放商人,並賠償損失,那這份功勞,足以讓他成為朝堂排序中,距離議政最近的那一撥人。就算差一點,也足以在中書百司裏面謀一個正職,或是外放下去做知州了。

一直以來,宗澤都很感激韓岡的提拔,甚至他的那個狀元,宗澤也知道,有很大成分來自於韓岡對太後的影響力。

所以宗澤一直都很用心。尤其是在這一次的府界提點任上,宗澤更是加倍努力,希望能媲美當年韓岡就任此職時的成就。

但宗澤遇到的差事,不是要救助河北流民,而是要救出被遼國關押起來的國人,並索回損失的財物。

兩件事的難度都不低,成功後功勞也都不少,但風險性,宗澤的差事,比當年被舊黨拿著放大鏡找毛病的韓岡可要高得多,至少韓岡當時不用擔心丟了性命。

“這個差事很危險。”

昨日午後的時候,宗澤在都堂裏,韓岡是這麽對他說的。

當妻子強忍著淚為自己整理行裝時,宗澤也沒敢告訴她這一趟的任務有多大的風險。

因為遼人不是那種能用道理說得通的對象。想要讓他們安安分分地坐下來談判,要麽有一張堪比蘇張的利嘴,要麽就不得不用一點強迫性的手段。

河北、河東都要派出制置使,開始準備打仗。

按照韓岡的說法,朝廷已經編列好了臨時軍費,隨時都可以從堂庫中劃撥了出來。

也不知會有多少,不過按照宗澤的了解,神機營體系的指揮,不論是馬軍還是步軍,訓練開支都是舊式指揮的兩倍以上。

雖然說整編後的新軍本來就比同級別的舊禁軍人員更多,裝備更多,但開支增加更多的還是軍餉上的支出。尤其是軍官,在加強了對空額的查禁之後,給新軍各級軍官的軍餉,都是直接比擬上四軍更高一級的軍官。

除了河北河東的兵馬之外,更有北海艦隊將會出動。

比起只有十幾艘巡洋艦的南海艦隊,分別駐紮在登州、明州、琉球、耽羅四處的四支分艦隊,任何一支的實力都在南海艦隊之上。

封鎖日本,奪取日本,登陸高麗,攻擊遼西,類似的計劃,在樞密院裏存了不知多少,全都是北海艦隊這些年遞上來的。

朝廷將河北河東兩軍,以及北海艦隊拉出來,就是抱著不能和就打,以打促和的想法。

一旦兩國交兵,遼軍損失慘重,直面遼主的使者當然就是被發泄怒氣的對象。誰也不能保證,遼國還會記得兩國交兵不斬來使這八個字。

面對危險的任務,宗澤不會退縮,但心中的忐忑卻不可能避免。

帶著一絲絲不安,三日後,使團專列抵達了京保鐵路段的最北端。

兩國的鐵路已經連通,就連制式標準也一模一樣,只要通過遼國邊境的檢查,列車上的人員不用下車也能進入遼國。

但專列在邊境車站停留了許久,也沒有等來遼人放行。

“怎麽回事?”宗澤派了人去問。

很快就傳來了消息,說是當地天雄城守將拒絕使團入境。

宗澤冷下臉,“才幾年不通問,連規矩都不懂了?”

過去宋遼盟約時,兩國之間都會在節日和皇帝、太後的生辰互派使節,接伴使會提前在國境處迎接。而非常時節派出的使團,也會先迎入境內,先在邊州安排住下,然後派人去請示朝廷,絕不會將使者直接擋在國境前。

“遼人說是此處從無接待使者舊例。”派去的人這樣回答。

“直閣,轉去白溝驛吧。”副使問明了事由,上來向宗澤進言。

過去兩國使團都走白溝線,現在有了鐵路了,宗澤便是從安肅軍這裏過來。

但是在過去,因為要顧及國土安全,兩國安排對方使節的入京線路,都是固定的,不會偏移和改變,以防對方記錄沿途地理。

而這一回,按照對方的說法,邊境車站不便接待使節,也是有道理的。如果按照外交管理,宗澤應該轉去白溝驛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