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南北(一)(第3/3頁)

如果說陸戰上,大宋所擁有的必勝的信念,都只是建立在國力的差距上。在海戰上,必勝的信念,可就是全方位了。

海戰就是一分錢一分貨。

投入了多少錢,就有多少收獲。

後來者想要追上先行者,就要比先行者投入更多的軍費。這不是比較一年投入的多寡,而是要從海軍肇造時起的積累開始算起。

大宋水師創建在立國時,即便之前只是內河水軍,但天下各路船場十余處,匠師數千家,百來年的積累可謂是深厚無比。蘇州級戰列艦那等堪與大慶殿規模相媲美的巨艦,沒有持續以來的積累,就是想砸錢也不知該砸到哪裏。

盡管遼國海軍的設立,並不比大宋水師入海遲多久,可即使他們投入的軍費與大宋相當,也彌補不上這百多年的差距。何況遼人在海軍上的軍費投入,還不及大宋的五分之一。

現在遼人還能劍走偏鋒,用槳帆船的靈活性,彌補一下與大宋一級戰列艦戰鬥力上的差距,等到蒸汽機船出來,那可就連靈活性上的優勢都沒了。

“相公,遼人會服軟嗎?”

韓岡笑了,“這件事,也不是那麽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