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南北(十七)(第2/3頁)

但耶律隆就手捏了一捏,沒費太多力氣就掰下來一小塊,硬度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麽誇張,再嘗了嘗又鹹又甜,還帶了點油。看看油紙包上留下來的折痕,估量一下幹糧塊的大小,耶律隆道,“吃一塊勉強點能頂一天了。”

耶律乙辛淺淺一笑:“比幹肉方便多了。”

“但他們帶不了母馬。”耶律隆拉下臉。

契丹健兒可以喝馬奶,吃幹肉,比宋人的幹糧省事,同時也更適口。

耶律乙辛指了指幾案,“宋人也不只有這幹餅。”

在幾案上,耶律隆又發現了兩小塊包著紙的軟糖,在遼國市面裏同樣價值不菲。

另有一只活靈活現的細犬雕像,耶律隆拿起來仔細看了看,然後又拿到嘴邊有嘗了嘗,驚駭道,“竟然是肉幹。”而且還是鹹牛肉幹,宋人到底怎麽做到硬讓肉幹硬得像木頭。大遼這邊的馬肉幹、牛肉幹都做不到這麽硬實。

“誰知道?”耶律乙辛道。大遼派在南方的細作,都去注意軍器監了,在這方面下的功夫很少。

耶律隆默默地放下肉幹。

幾案上,沒有其他吃食了。只剩幾封家信,從信封上可知此人名張英;幾百文錢,當百、當十、一文的都有。

最後是,一柄刀柄裹著細繩的匕首,鋼口燦然,耶律隆在牛皮刀鞘上輕輕一拉,就劃出了一個口子。

“好刀。”耶律隆不禁失聲。

若是給這把匕首換個名貴點的刀鞘刀柄,插在自己的靴筒裏都絲毫不跌份。但在南朝,卻也只是放在一名小小隊正的手中。

“這些都是一個人的?”

馬人望點頭道:“隊正的。”

大遼太子此時神色凜然,南朝一區區隊正身上的裝備,放在大遼,任憑哪個百夫長都會看得眼熱。

他父皇心意,耶律隆大概是明白了。

擡頭望著耶律乙辛,他正想說話,卻聽他父皇吩咐道,“把這隊正的槍拿來。”

“是。”馬人望領命而出,很快又進來,帶回了附帶槍刺的一柄長槍。

耶律乙辛拿著槍刺展示著,長度近乎於短劍,卡在槍口下特制的凹槽中,與如今通常所見的插在槍口上的槍刺截然不同。

馬人望在旁解釋道:“這是為了避免柄部傷到槍管內膛。”

耶律隆完全沒理會,在此杆長槍被拿進來後,注意力就完全集中在了槍管上。擡起眼,望著耶律乙辛,他顫聲問,“聽說這支槍能遠及百步。”

就是外面的萬勝,也能打到百步外,但百步與百步之間,也是有著莫大的差別。

裝備了神火軍和一部分宮分軍的燧發槍——被命名為萬勝一式——為了增加殺傷力,特意加大了槍口口徑,發射的子彈是重型鉛彈。十步之內,即使瞄準的是牛的頭蓋骨,也能一擊崩碎。但五十步外就基本失去了殺傷力,能飛到百步外的子彈,基本要靠風。

而耶律隆聽說過,南朝最新型的槍支,射程至少兩百步,百步之內能輕易射穿鐵甲,同時經過訓練的槍手,基本上都在這個距離上,能保證足夠優秀的命中率,而不是靠運氣。

“是。”耶律乙辛冷冷一笑,“就是那杆傳說中的共和一型。”他又點了點槍身上的一串字碼,“看這槍上的編號,至少是八千杆了。”

耶律隆仔細辨認槍身字碼,前面是殷文音標,後面是草碼數字。南朝的軍器、將作二監,都采用殷文音標加數字作為生產編號,通過編號,直接可以找到生產者。耶律隆這兩年已經很熟悉這種編碼方法。

他也知道,宋人之所以放棄過去刻天幹地支和工匠、監造的姓名的監察方法,只是因為太費時間了。

放在工火監的槍炮局,一千多工匠一年造槍也才數萬支,一天不過兩三百,什麽時候缺過物勒工名的時間了?

偏偏宋人沒時間!兩國之間的國力差距,雖不願去想,但每到這細微處,卻讓人看得越發明白。

馬人望拿著槍,指點給耶律隆,“殿下請仔細看,這柄馬槍的內膛刻螺旋線,如果子彈發射時能緊貼內膛螺旋線,就能在發射時沿著膛線方向旋轉。陀螺旋轉時,直而不倒。轉得越快,陀螺越穩。工火監本也是看到了這一點,這兩年一直在研制帶膛線的新式槍支。”

耶律隆在馬人望的話裏,聽到了幾分表功的意思,臉色如寒霜,“東西呢?”

馬人望道,“過去造不出來,現在可以了。很簡單的改變,既然已經知道了,回去立刻就能生產。”

耶律隆搖頭,“你們的話,能信一半,不,能有三成是實話就不錯了。”

“這種事先不說了。”耶律乙辛不耐煩地示意馬人望退下,死死盯著兒子,緩緩說道,“太子,看了這麽多,你當明白為父的心意。”

耶律隆躬身,“兒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