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暗潮(五)(第2/4頁)

聊起來時,聽到韓鐘將自己的功勞一一列舉,軍官們縱有性子驕傲的,也不期然的為宰相家公子對自己的尊重而欣喜。

在河北軍頂層,對韓鐘爭功的行為很不待見,但在軍中下層,大部分軍官都聽說過宰相家的公子在大戰前請纓上陣,臨戰時都不肯進城躲避,還帶著手底下的幾百人馬,與遼國遊騎連番交戰,甚至還硬拼過神火軍,始終保證了京保鐵路的暢通的事跡。

是真正上陣廝殺,而不是戰後搶人功勞。這樣的衙內,天然地就讓軍漢們有了親近感。現在又表現得平易近人,軍中人人都感受過世間對軍漢的歧視,但在韓鐘的身上完全感受不到。這當然讓韓鐘很快就博得了這七十多功勛軍官的好感。

“楊兄只帶著百余人,就突襲了神火軍第三軍的主營,奪了大旗,挑翻了中軍帳,把耶律阿蘇嚇得狼狽而逃,功勞不說,這膽略當真是難有所比,可謂是一身是膽。”

坐在人群中,韓鐘將刀疤青年倍加贊許。這一節車廂裏的其他軍官圍作一圈,對韓鐘的贊許,都連連點頭,沒有任何不服氣。論起功勞,車中的幾十人,他的確是排在第一。

韓鐘也很看好他。七十多軍官之中,也就是這一位的功勞最為煊赫,日後的成就,很可能就是其中最高的。

刀疤青年黯然自責:“可惜一起沖營的一百零三位兄弟,就只剩下八個回來了。我楊弘方如今被說是立了大功,可都是靠了這些兄弟才立下的。”

韓鐘立刻道,“若非楊兄和帳下兒郎奮命,神火第三軍也不會連退百裏。要是跟他們面對面地硬打上一仗,軍中袍澤又不知有多少會丟掉性命,幾百,甚至上千都不是不可能。”

“韓管勾說得沒錯啊,不是哥哥你出馬,真的要有許多兄弟枉死了。”胡三叫了起來。

楊弘方——也就是刀疤青年——苦澀地笑了一笑,卻不想再提這個話題了。他反問韓鐘,“韓官人也是要回京嗎?”

韓鐘搖頭,“是去大名繳令,正好順路。”

胡三大咧咧地問,“韓官人你也立了不小的功勞,怎麽就不能上京?”

“還會說人話嗎?”一群人大驚失色地瞪著他,只除了韓鐘。

“功勞的確是有那麽一點。”韓鐘很謙虛,又笑著,“但你們是去武學上學,我哪裏還用再讀書?”

“上學?讀書?”輪到胡三臉色大變,“不會吧。”

“當然。你不知道?”韓鐘反問,他還以為這個消息已經所有人都知道了。

胡三如同雷劈一般,“俺還以為要去宣德門誇功耀武的。”

“能抓到遼國皇帝倒有可能,不過那時候肯定不會去宣德門了。”韓鐘笑道,“都堂門口挺寬敞的地,不覺得更合適嗎?”

這一瞬間,軍官們臉色都變了一下,楊弘方緊張地瞪著胡三,唯恐他又說起渾話了。但這高大漢子正抓著自己的頭發,嘟囔著,“原來是讀書,原來是讀書。”

楊弘方放下了一半的心,踢了他一腳做提醒,問韓鐘,“學習過後呢!還會回來嗎?”

“肯定不會了。”

“應該是要升官的。”

“說不定會調出河北。”

幾個軍官搶在韓鐘前面七嘴八舌。

韓鐘搖頭,“這可說不準,得問三班院。你們上學還要一段時間,官缺不會等著人,能得什麽官職,得到時候看了。”

軍官們點頭受教,韓鐘的說法也符合他們的認識。而且欣喜的居多,能受三班院管,已經是有告身有印信的官人了。現在他們最高也只是個都頭,雖然領著幾十號上百號人馬,但終究還是個小校。

“嗐!”胡三不扯頭發了,大聲地嘆起氣來,“俺還以為是好事。”

“盡說渾話,這不是好事什麽是好事?”另一個軍官叫道,“之後就能升官啊。”

“這可說不準。”胡三搖頭說,“要是讓俺去南方做指使,俺寧肯在河北做個都頭。”

“你放心。”韓鐘道,“都堂安排你們上學,不是為了事後安排你們去養老的,說不定很快還要上戰場。”

“當真!”胡三一下驚喜起來。

“當然。不過……”韓鐘考慮了一下,做出了決定,“有件事還是跟你們說一下,也好有些準備。”

“何事?”

“你們學習過後,會被授予什麽官職,要看三班院的安排。但高低好壞的授予標準,則還會參考一下你們在武學中的學習成績了。”

“學習成績?”胡三叫起苦來,“怎麽還要算成績?”

韓鐘看見他的樣子,不由得笑了起來,“你們就當是考進士吧,考得越好,功勞差一點也能有個好位置。所以,多用心點。說不定,日後就能做太尉了。”

“考得差呢?”一名軍官問。

韓鐘攤攤手,“該升的官不會短了你,但好一點的位置可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