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新議(十二)(第2/2頁)

對大食諸國,中國人早沒了新鮮感,黑汗都被打得四分五裂,中國的兵鋒已深入七河之地。胡商胡姬更是見得太多。而只在文字和傳言中的泰西之地,因為這一篇口述的到來,倒是在京師中掀起了一段時間小小的熱潮,更平添了京師士民的自豪感。

正是這份對京人身份的自豪感,惹來了這一次的事件。

“如果不是那二十一家報社聯手發難。”黃裳欲言又止。

“有能人嘛。”韓岡扯了把魚竿,看清不是有魚上鉤,就放手,“章子厚這時候應該反應過來了。”

黃裳立刻就在韓岡的話裏找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信息,“果然是有人暗中作祟!”

“如果章子厚不出手,過兩天,京師第三大的報社就要成立了。”

黃裳面色更加冷峻:“二十一家報社,還有其他報社離職的……果然能做第三大了。”

出了這一次的事,等於開罪了京師百萬士民,誰還會跟著他們幹?人走光了,空有機器、材料和報刊名號又有什麽用?

五十多家報社算是廢了,那一幹議員空得了幾十個用過就丟的報刊名,百來台轉過幾手早就該淘汰的印刷機,還有一點點油墨、紙張的庫存,剩下什麽都不會有。

而那剩下的二十幾家報社,只要統合起來,很輕易地就能吸納那些離職的報社成員——汴陽坊內,報社從業者從來都是流動迅速,一家倒閉,立刻就能在另一家上工,甚至身兼兩家、三家職位的編輯——只要把人員職位分派好,根本就不用多費時間去整合。

匯集了汴陽坊中有才幹的諸多報人,往少裏說都會有兩三百成員,只要靠山足夠牢靠,轉眼就是兩大報社挑戰者的崛起。

“狗肉不上席面啊。”黃裳在韓岡面前痛心疾首。

“吃一塹長一智吧。”韓岡看得很開的模樣,拿著釣竿一晃一晃,拍著水面,“人剛出生的時候,除了哭就是睡,卻也不能說這輩子就只會哭和睡了?總會不斷進步的,得給他們時間。”

黃裳琢磨著韓岡的態度,方才的司閽又匆匆走來,遞了一張名帖給韓岡,並附耳說了幾句。

“人就等在門口吧?”黃裳猜測著,而且應該是重要人物。

不是提前派人遞名帖,也不是在韓府中走慣的門客,不速之客少不了會被堵在韓府門口,直到韓岡收到消息並決定接見。

通常司閽人都會帶著一大摞名帖來見韓岡,單獨為一張名帖跑腿的情況很少,基本上都是重要人物。

韓岡看了看名帖,又看了看黃裳。黃裳識趣地就要起身告辭,韓岡對司閽說:“我在這裏見他”,又對黃裳道:“曲侯來了,勉仲你留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