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要讓軍隊習慣直接被最高統治者指揮

江大海的戰績很耀眼。

海盜船全部被擊沉,海盜頭子劉麻子被他生擒回來獻給蕭如薰,其余海盜除了一百零六顆首級之外,全部沉沒在海裏死掉,他麾下水兵戰死十六人,傷二十三人,僅此而已。

江大海從此在水師中聲名鵲起,在老一代水兵基本上全部陣亡之後,以他為首的新成長起來的流民出身的水兵占據了水師主流,這些都是蕭如薰一手提拔起來的水師官兵,身家性命全是蕭如薰給的,對蕭如薰極度忠心,很值得信任。

最後,江大海成了水師總兵官,年僅二十七,當然了,如今水師總體的平均年齡都在二十七以下相當年輕,很多十幾歲的半大孩子也踴躍加入水師,水師的聲望一時居然在陸軍之上。

這也造成了部分陸軍軍官的不滿,他們也渴望戰爭來昭示自己的存在感,傳統的陸軍至上的概念讓他們十分不爽。

蕭如薰知道,對緬甸土著開戰的日子不會遠了,但是在此之前,一定要解決掉西班牙人,讓他們稱臣納貢,搶占香料貿易的份額,進一步確立南洋商業的遊戲規則,確立自己的地位,以方便之後自己集中精力去對付那些緬甸土著。

江大海對蕭如薰絕對忠心,出征之前還向蕭如薰請示戰爭方向和策略,蕭如薰大笑之後說讓他自己決定,結果他還是不自己決定,快到呂宋近海的時候又向自己請示策略。

蕭如薰直到這時江大海表忠心的笨拙方式,但是越笨拙越純粹,這個流民出身的小夥子沒有後台沒有根基,只能依靠自己,乃至於整個水師軍官群體都是自己提拔上來的,沒有後台,或者說只有一個後台,那就是自己。

有些時候,需要讓軍隊直接接受最高領導者的指揮,讓他們知道最高領導者的存在,讓他們習慣於直接接受最高指令,這是宋朝自唐末之亂之後總結出來的經驗。

於是宋初才有了“陣圖”這樣奇葩的束縛將軍手腳的東西,後來到了民國,委員長也經常越級指揮,越過軍長指揮師長,越過師長指揮旅長,造成一定意義上的軍隊混亂。

但是該說不說,趙匡胤和趙光義的本意是正確的,宋朝就再也沒有出現黃袍加身的事情,而中央軍的指揮權也始終掌握在委員長的手上,他的地位沒人可以取代。

像五代時期那種“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的事情,也再也沒有發生過,軍隊從此被壓制了,不能再主動擁立皇帝了。

甚至於我黨也要使用政委來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而不是軍事主官對軍隊的領導,由此可見直接掌握基層軍隊軍心的重要性。

蕭如薰做將軍的時候就很討厭上面有人指手畫腳,生怕自己的指揮受到幹擾,好在朱翊鈞別的優點不明顯,唯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一點他做得非常好。

一般他選擇的指揮者,就算他不滿意,也不會在戰爭中幹預指揮甚至臨陣換將,一般都是戰前指定,戰時不幹預,戰後再論,合格繼續做,不合格撤職再換,戰時幹預指揮他不做。

這一點,他比崇禎做的好太多,所以明朝沒有崩潰在萬歷,而崩潰在了崇禎。

然而他也始終無法越過文官直接掌握軍權,甚至無法在軍中混個臉熟,只靠皇帝的大義名分調動軍隊,是沒人在關鍵時刻給你賣命的。

而現在蕭如薰做一地之主的時候,因為緬甸陸上三年沒有需要他出戰的戰事,他也開始擔心自己的軍隊脫離自己久了,不習慣於自己的指揮,甚至於淡忘了自己的存在而只聽統兵大將的指揮,甚至發展為他們的私兵。

直到這時蕭如薰才深切的明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也是分情況的,這種時代,統治者就是不可能完全信任領兵將軍的,軍隊是一切的基礎,掌握軍隊才有話語權。

蕭如薰對明廷是作為將軍,因此厭惡朝廷的指揮,但是作為緬甸之主,他同樣不能安心於讓自己手下的將軍代替他統領軍隊。

蕭如薰規定將軍無事不得離開軍營,高級統兵大將也要和士兵一起住在軍營,公事離開自然有他的手令,私事的話除了最高級的幾名大將之外,其余的都要一級一級打報告,用以保持將軍和軍隊的紀律性。

於是他只好用頻繁視察軍隊練兵情況和親自提拔基層軍官的手段來混臉熟,來收買人心,保持自己的曝光度,甚至屢次直接越過統兵主將發令給某一部隊進行特別行動,觀察這些軍隊軍官的反應。

他們的反應還好,基本上讓蕭如薰滿意,不管哪一級的將軍都會聽從他的指令,以他的指令為最優先執行的指令,甚至可以違背高級軍官定下的軍規。

高級軍官也沒有提出不滿,最多只是在拜見的時候求證,並且詢問蕭如薰是不是可以事先通知他們一下以免造成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