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五章 煥然一新的水師

蕭如薰穩坐釣魚台的原因不是盲目的自信和自大,這種安穩是用幾百萬兩銀子換回來的。

他的水師煥然一新,他很確信自己麾下的水師的船只性能不弱於西班牙船只,而在火炮的火力方面更要強於這些家夥。

首先別的不說,望遠鏡這個東西,蕭如薰在朝鮮找工匠折騰出來之後,就沒有大肆宣揚過,基本上只有自己手上和手下的將軍有,其他地方也就麻貴手上有一只,劉綎和鄧子龍手上各有一只,這三人都是純粹的武將,沒有科技頭腦。

剩下的就是自己麾下的軍隊裝備有千裏鏡,之前對付海盜的時候,屢次用千裏鏡取得先機,現在也是一樣。

而且蕭如薰特意囑咐,這千裏鏡是國之重器,每一個有用千裏鏡的將軍每次出戰回來都要報告千裏鏡的下落,絕對不允許無故弄丟,更不允許拿去交易,一旦發現,定斬不饒。

所以蕭如薰十分確認西班牙人手上沒有望遠鏡,只能用肉眼觀察,而他有望遠鏡,江大海早一步發現敵軍,早一步做出布置和戰鬥準備,這本身就是一種優勢。

再有就是火炮了。

蕭如薰已經在正規軍和水師當中基本淘汰了佛朗機銃,尤其是在水師當中,陸軍中有些比較重的大樣佛朗機還在使用,但是兵工廠現在已經不生產佛朗機了。

現在蕭如薰軍中的主戰火炮是清一色的加農炮,換而言之,也就是人們嘴裏的紅夷大炮,不過這樣說也不甚準確。

因為紅夷大炮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基本上全部的西式前膛加農炮都被中國人喊做紅夷大炮,炮本身之間的差距直接被無視了。

相比較於火槍的變革迅速,火炮的變革從加農炮出現一直到十九世紀中期後裝線膛炮取代前裝式火炮之前,十七世紀就開始成為主流的加農炮依然是主流。

最多在長度厚度和膛線上加一些改進,在火藥和炮彈方面加一些改進,火炮本身並沒有迎來大的發展。

而且最重要的是,與火槍節節攀升的射程和威力不同,火炮的射程一直都沒有大的發展。

十八世紀末期法國軍隊和普魯士軍隊戰鬥的時候,雙方動用數百門火炮和幾萬發炮彈血戰一場,死傷卻極為輕微,究其原因,是因為火炮射程太短,夠不著。

當時西方最優秀的火炮的有效射程在一千五百碼以下,也就是一千三百米左右的距離,這樣的距離,早期加農炮紅夷大炮也能達到。

技術沒辦法更新換代,那麽就只能在數量和威力上增加,研究火藥,制造更多的炮,從各方面改進炮的性能,比如增加準確度之類的,實際上是修修補補,不是大的革新。

火炮這玩意兒在線膛炮成為主流以前,最大射程只是說出來忽悠一下普羅大眾,誰都知道,如果最大射程是有效射程,為什麽還要增加一個距離近得多的有效射程畫蛇添足呢?

滑膛炮,就和槍械一樣,超過一定的距離之後,炮彈飛到哪兒都不知道,所謂最大射程只是說出來當笑話講講,順便用作未來的期許。

而實際上的佛朗機的有效射程能比紅夷大炮的有效射程更遠嗎?史書上的誇張手法見得多了,甚至於將射程提高到十裏二十裏都有,按照明制,一裏是559米,也就是說佛朗機銃能打五千米一萬多米遠?

最厲害的佛朗機的有效射程也就在一裏左右,不會更高了,紅夷大炮兩倍之,一千米左右,上下浮動不會超過一百米,差不多就是有效射程了,而且這個射程到十九世紀中期都沒有跳躍性的提升,也就上漲了一兩百米,這是最遠的有效射程。

這一時期的西方火炮比明朝火炮好就好在照門準星和炮兵訓練上,鑄炮技術不見得多高,代差也不存在,技術壁壘也不存在。

明軍就是從澳門的葡萄牙人那裏搞到了紅夷大炮用來對付後金,很快就能自行生產,而且到後來後金都能自行生產了。

蕭如薰到了緬甸以後沒多久就和澳門的葡萄牙人確立了聯系,然後從他們的蔔加勞鑄炮廠弄來了一鐵一銅兩門紅夷大炮,還用挖角的手段弄來了十名有經驗的華工,一個月以後就成功鑄造出了第一門青銅加農炮,威力驚人。

準確的說,銅炮和鐵炮的差距在於鑄鐵技術不過關的十六世紀,鐵炮更容易炸膛,而銅炮由於有更好的延展性,所以不容易炸膛,兩者威力硬要說起來,差距不大,但是在當時的條件下,不炸膛的炮可要好太多太多了。

其實如果鑄鐵技術過關,鐵能達到鋼的程度,鋼炮絕對比銅炮要好,後來鋼炮就取代了銅炮,銅炮造價高昂,而且中國銅礦不豐,從古至今都用銅做錢幣,而銅卻偏偏不多,這種情況下哪能大規模生產銅炮呢?

無可奈何之下,人的極限智慧發揮了重要作用,鐵芯銅體炮應運而生,然而究其根本,還是不能和純銅炮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