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北上(第2/4頁)

通過這種方式,在當地建立糧食供應基地,打通了太平洋和加勒比海之間的聯系之後,然後向北發展。

所以在對方開始尋求對話之後,他並沒有進行報復,而是積極與各大部落聯絡。

語言不通是雙方之間最大的障礙,他登陸近一個月的時間,依舊沒有跟各部落建立真正的聯盟,他們依舊還在學說大明話,而大明人也在積極學習對方的語言。

不過,一支兩千人的先遣隊已經抵達了朱瞻基指定的拉本塔,尋找他所說的神廟。

而跟當地人接觸了之後,領隊的兩個羽林衛學的千總,非常確定。這裏的人哪怕已經跟他們的語言不通,但是相互之間應該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因為這裏的人不僅膚色跟他們相近,而且人稱代詞“我”、“你”、“他”的發音,與古代中國人稱代詞的發音幾乎一樣。

他們稱“花”也是“發”,發音與大明官話中北方的口音完全相同。

當他們教起了對方大明官話,這些人也是學的最快的,因為太多的發音,跟大明人差異不大。

易信他們艱難地建立起了信任,並且用醫術和農業在當地土人中建立起來了威信。

不過因為目的不同,他們只能先按部就班地緩慢發展。

而在印度半島,最炎熱的八月過去,朱棣也正式拉開了向帖木兒國進攻的大潮。

在他抵達印度半島的兩個多月中,他已經讓整個印度半島山疙瘩那些小國,見識到了大明的威儀。

那近五萬騎兵,七萬步兵,還有龐大的水師組成大軍,讓許多人口都不到十萬的小國徹底被震撼住。

一個個小國迅速臣服,特別是卡維裏河以南的區域,包括沿海地帶的小國,他們沒有絲毫猶豫,就倒入了大明的懷抱。

但是在印度的北方,因為德裏蘇丹國的威脅,許多小國依舊不敢完全倒向大明。

這讓朱棣下定了決心,決定首先給德裏蘇丹國一個教訓,或者幹脆就直接推翻他們的統治。

征討德裏蘇丹國,其實跟征討帖木兒國的難度差不多大,因為即使是從距離德裏最近的海濱城市蘇拉特北上,距離也差不多兩千裏。

但是,德裏蘇丹國與帖木兒國首尾相應,既然要對付帖木兒國,摟草打兔子,不打白不打。

實際上,這個時候的德裏蘇丹國已經與帖木兒國並沒有了利益關系。

這個國家的統治者是來自帖木兒國的四十大家族,他們大多是突厥人和阿拉伯人,這是他們跟帖木兒國最密切的關系。

但是在國家層面,如今德裏蘇丹國的統治者們,並不願意自己的頭上還有一個太上皇,與帖木兒國的關系主要體現在貿易方面。

但是對眾多印度教派的國家來說,整個德裏蘇丹國占據了旁遮普,中央省,河間地區的大片肥沃土地。

他們勢力龐大,威懾著周邊的小國臣服,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反派。

因為朱棣的改變主意,東征軍的行軍路線又要進行改變,在傅安的安排下,這支東路軍應該的從印度河,也就是後世的巴基斯坦沿著沿著印度河北上。

這條路線是前往開伯爾山口最近,也是最平坦的路線。

而且在大明的威懾下,沿岸地帶的小國已經籌集了大批的糧食和船只,可以讓大明軍隊北上。

但是現在,這些計劃全部要改變,因為要征伐德裏,河流不暢,還是騎兵最為快捷。

八月底,以隆平侯張信,駙馬都尉沐昕為主帥的一萬騎兵,先是乘船北上,抵達孟買北方的蘇拉特。

這個時代,孟買當然還不存在,那裏還是一片沿海的小島,只有幾個小鎮。

真正的大港口是柯枝,是果阿,是蘇拉特這些古老的港口城市。

與此同時,一支由三千大明士兵,八千印度士兵,五千印度勞役組成的船隊,押運著糧食,火藥,沿著印度河一路北上,為東征軍提供補給。

東征軍出發之後的五日,朱棣才率領大軍啟程,前往北方的忽魯謨斯。

跟隨大明艦隊一起出發的,還有印度各國貢獻出來的五萬勞役。

他們雖然不能上戰場,但是不管安營紮寨,還是運送補給,都是用的上的。

朱棣即使要盡量減輕大明士兵的負累,能將全部的精力放在戰鬥上。

隆平侯張信因為在朱棣靖難之前的投靠,一直深受朱棣寵信。所以這次出征,他也被任命為南路軍前營總兵官。

但是擔任他副帥的沐昕卻知道張信聰明只是小聰明,沒有大智慧。此人要不是朱棣寵信,早就因為犯下的過錯貶職。

實際上,他也不是沒有被貶過。永樂十二年,張信隨從北征,監督運餉。

朱棣在隰寧進行大檢閱,張信因前一夜強擄民女,荒唐了一夜,第二日稱病不至。結果被朱棣貶為辦事官,不久因為在北征中立下功勞,才官復原職。